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试卷中心语文试卷初二语文试卷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试卷集〖免费〗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试卷集〖免费〗

11-17 02:51:54 | 浏览次数: 20418 次 | 栏目:初二语文试卷
标签:初中语文试卷分析,http://www.manfen6.com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试卷集〖免费〗,

www.manfen6.com——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的资源仓库

一、下列加粗的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养(xùn) 维(xiān) B.胆(qiè) 生素(wéi)

C.化(xún) 三(léng)镜 D.眼点(zhuó) 在(qián)

二、下列多音字注音正确的两项是( )( )

A.混:混水摸鱼(hún) 混事魔王(hùn) 混为一谈(hǔn) 混凝土(hùn)

B.丧:丧魂落魄(sàng) 丧家之犬(sàng) 丧权辱国(sàng) 丧心病狂(sàng)

C.散:烟消云散(sàn) 散兵游勇(sǎn) 散入珠帘湿罗幕(sàn)

D.冠:冠冕堂皇(guān)怒发冲冠(guàn) 冠名(guàn) 冠军赛(guàn)

三、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dǐ( )柱 2.wěi( )谢 3.分mì( )

4.并dì( ) 5.zhuó( )伤 6.cuī( )毁

7.pìn( )用 8.bīn lín( )

四、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粗的字词

1.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有人认为这是危言耸听的说法。

危言耸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技、工业、经济三个相互连锁的因素,是近代世界发展的总的趋势

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显然能否妥善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妥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指出下列在语段中出现的说明方法

1.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 )

2.刘易斯·科斯特的《雨林》一书列出的数字表明,雨林正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相当于40多个足球场)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 )

3.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翻新。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 )

4.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

六、阅读下列句子,回答问题

1.为什么在这两百多年间能产生这么多的新事物呢?归根到底,很简单,是因为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

①这句话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②解释加粗的词的含义。

③如果去掉加粗的词,句意还是通顺的,但不好,为什么?

2.据统计,需毁掉6平方米的巴西雨林方可换得100克汉堡包。

问题:体会加粗的词在句中的作用。

七、阅读语段,根据自己的理解,选出正确的答案

(一)

英国剑桥大学的查尔斯·古达特说,人类是在地球的最后两次冰河期之间开始褪毛的。在地球气温全面上升之后,人类祖先就向北迁徙,同时为了两性喜好的选择,开始失去了覆盖在身上的毛。而在冰河期再次到来之后,人类只好再度南迁。然而借以阻挡太阳灼晒的毛的失去却使他们面临着新的生存难题。于是,各地的人就逐渐演化出至少四种肤色的人种。因此,查尔斯认为,地球上所有人种的共同祖先,必然是在可免受热带烈日灼晒之苦的高纬度地区进化而来的。在南迁之后,因环境的不同,才逐渐出现了不同的肤色。

然而另外两种较为普遍的起源说与他的理论却大相径庭。一种认为,人类是分别在世界各地各自演化出来的;另一种认为,人类最早起源于非洲,然后迁徙到世界各地。至于人类褪毛的原因,他们则认为无非是为了能在热带的烈日下凉快一些。目前科学界所公认的一种说法是,人类生活在热带时,毛皮不利流汗散热,这就需要大面积光滑无毛的皮肤。因此人类的毛大约是200万年前,由森林往平原移居时逐渐褪尽的。

关于人类褪毛的原因,有以下三种观点,对他们的相关关系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查尔斯·古达特的看法 ②“另外两种较普遍”的看法 ③目前科学界公认的说法

A.①②③的说法相同

B.②③说法基本相同,①与②③的说法不同

C.①②③的说法各不相同

D.②③的说法完全相同,①与②③的说法基本相同

(二)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最后要归功于人工选择。自然选择进程缓慢,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它的作用。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例如牡丹,由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的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的一种。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11世纪)那一个时期来说吧,几十年工夫,就由单瓣创造出多叶、千叶(重瓣)、楼子(花心突起)、并蒂等各种不同的姿态;由粉红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不同的美丽色彩。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又如虞美人,经过培养,已有红、黄、橙、白各种颜色,却从来没有出现过蓝色。上一世纪末,美国的著名园艺育种家蒲班克,发现一珠花瓣上好似有一层烟雾的虞美人,特意培养,到本世纪初,便育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蓝色虞美人,为花卉园艺增添了新的品种。

1.为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美人: 班克: 好: 花

2.概括本段的说明重点。

3.本段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具体说明本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至少各举一例),并分析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八、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三)

变色龙为什么能变色

人们常常用变色龙来形容那些____________的人。可是,真正的变色龙,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恐怕都没有见到过。这不单是因为变色龙大多数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和非洲其他一些地方,而且,即使有一条变色龙就在你眼前不远,你也许还发现不了它哩!

变色龙,顾名思义,它能变色,是爬行类动物蜥蜴的一种,俗称避役,属无毒动物。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变色龙的体色是怎样变化的呢?在绿草丛里,它的体色呈草绿色;在红花丛里,转眼之间,它的体色又变成了红色;在黄泥土中,一眨眼工夫,它的体色又变成了黄色……

很多人都好奇变色龙为什么要变色?原来,变色龙的体色随栖息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是要靠身上的颜色变化来保护自己,防御外来侵害。它具有这种保护色,表明变色龙具有适应环境的自然保护功能。

那么变色龙为什么能改变体色呢?

经科学家仔细观察,发现在变色龙的表皮上有一个变幻无穷的“色彩仓库”。在这仓库里,储藏着绿、红、蓝、紫、黄、黑等奇形怪状的色素细胞,这些色素细胞的周围有放射状的肌纤维丝,可以使色素细胞伸缩自如。一旦周围的光线、湿度和温度发生了变化,或者变色龙受到化学药品的刺激,有的色素细胞便增大了,而其他一些色素细胞就相应缩小,于是,变色龙通过神经调节,像魔术一样,随心所欲地变换着身体的颜色。

变色龙的这些变色本领,在工业生产上是很有启示意义的。现在人们已经用某些特制的颜料做成变色漆,这种漆对温度的高低变化十分敏感,一旦温度变化,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内就会改变颜色。将这类变色漆刷在容易发热的机器设备上,就可以用颜色及时发出警报,提醒人们立即采取措施,以免因温度过高而损坏机器设备。

在生物变色的启示下人们开始研制人造变色物质。例如我国生产了一种测温笔,它的彩色笔芯在不同温度下会改变颜色,测温笔上附有某种颜色的“标志纸”。将测温笔在受热物体的表面上划一笔痕,两秒钟后,根据颜色的变化,查对标志纸的颜色,就可测知物体的温度了。

如今,科学家仍在研究变色龙表皮中的色素细胞,以期发现更多能变色的有机色素。看来,这里面还奥妙无穷呢!

(根据有关材料编写)

1.本文第1句横线处应填写的一个恰当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提示:可结合变色龙的特点或契诃夫的《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的表现做答)

2.变色龙变色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3.促使变色龙变色的外部条件有( )和( )。

A.神经调节

B.光线、温度和温度发生变化

C.色素细胞周围有放射状的肌纤维丝

D.表皮上有奇形怪状的色素细胞

E.受到化学药品的刺激

4.在变色龙变色本领的启示下,还可以设计出什么东西?请你写出它们的名字,说明它们是怎样变色的,有什么用途。(不超过60字)

(四)

什么是智力

什么是智力?有人说,智力的涵义包括聪颖、预见、速度,能同时应付很多事件。有人把智力定义为学习、作判断的能力和想像力。在现代文献中,智力常常指的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推理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还有人把智力表达得更简洁,说智力是作猜测,是发现一些新的内在的秩序的“出色的猜测”。对许多人来说,就是你不知怎么办时,无计可施时,惯常的做法不奏效时,所需要的创新能力。

那么人的智力是否高于其他动物呢?这取决于脑的发达程度。脑只有外面那一层——大脑皮层——明显地与形成“新的联想”有关。而人的大脑皮层甚至比甜橙皮还薄,大约只有2毫米,仅相当于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人的大脑皮层布满了皱褶,但是如果把它剥离下来并将它展开,它的面积大约相当于4张打印纸。黑猩猩的大脑皮层只有1张打印纸那么大;猴子的像明信片那么大;老鼠的只有邮票那么大。因此,人的智力比动物的智力高很多。

(节选自《大脑如何思维》,有删改,作者威廉·卡尔文)

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二段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具体说明。

3.选文第二段中两次用到“大约”一词,这体现了选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对“智力”作了五种解释。请说出你最赞同其中的哪一种,结合实例说明为什么。

九、作文

在本单元的“环保小课题研究”中,你一定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展开了相应的调查、研究。现在请你将自己调查研究的成果形成一篇小论文。

要求:

1.题目明确。如《垃圾分类处理,净化生活环境》《我生活中的纸张消耗》

2,观点明确。明确地阐述自己调查研究的对象或问题。

3.思路清晰。可以依据:提出问题,调查分析问题,推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发出号召),这一思路组织材料。

4.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A(蓄养:xù)

二、B、C(A:混为一谈:hùn;D:怒发冲冠:guān)

三、1.妥善 2.萎谢 3.分泌 4.并蒂 5.灼伤 6.摧毁 7.聘用 8.濒临

四、1.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

2.事情发展的方向

3.妥当完善

五、1.举例子、列数字

2.引资料、列数字、作比较

3.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4.打比方

六、

1.①设问

②归结到根本上

③因为“归根到底”的含义是归结到根本上,这一含义强调了“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是“这两百多年间能产生这么多的新事物”根本的原因。去掉之后,就失去了这样的表达效果。

2.“方可”强调“毁掉6平方米的巴西雨林”居然只和“100克汉堡包”等值的现状。突出了砍伐雨林的效率之低。“方可”在这里含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我们也能感觉到作者对这种现状是多么的痛心。

七、

(一)B(对于褪毛的原因,①查尔斯·古达特的观点是:人类是在地球的最后两次冰河期之间开始褪毛的,也是为了两性喜好的选择。②“另外两种较普遍”的看法中一种提到了“为了能在热带的烈日下凉快一些”。③目前科学界公认的说法是“人类生活在热带时,毛皮不利流汗散热”所以褪毛。可见,②③说法基本相同,①与②③的说法不同)

(二)1.yú;pú;sì;huì

2.人工选择比自然选择进程快、作用明显。

3.从概括到具体。

4.举例子:“例如牧丹……粉红的一种”,具体说明自然选择进程不快,作用不明显。作比较:把牡丹自然选择时花费“亿万年”尚只有“粉红一种”和人工栽种“几十年工夫”就创造出多种姿态,各种不同结果相比较,突出人工选择的进程快,作用明显。列数字:大丽花,“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具体说明人工选择进程快、作用显著(注意:说明方法的作用最终都是为了说明说明对象的特征,但具体作用的侧重点不同,所以一般要使用不同的词)。

八、

(三)1.见风使舵 反复无常(任写其一即可)

2.是要靠身上的颜色变化来保护自己,防御外来侵害。

3.B、E

4.变色漆,随温度变化改变颜色,防止因温度过高而损坏机器。测温笔,笔芯随温度改变颜色,查对标志纸的颜色,可测知物体的温度。答案要点:只要能参照第6段和第7段的内容写出名称、如何变色、用途三个要点即可。

(四)1.人的智力或智力。

2.作比较:人的大脑皮层甚至比甜橙皮还薄;打比方:猴子的像明信片那么大;列数字:大约只有2毫米。

3.准确、严密。

4.介绍了对智力的多种解释;说明了人的智力比动物的智力高很多。

5.此为开放式试题,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

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