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教学案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二年级(下册)“统计”教学片断与反思

二年级(下册)“统计”教学片断与反思

10-20 15:26:53 | 浏览次数: 37718 次 | 栏目: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标签:数学教学案例范文,数学教学案例分析,http://www.manfen6.com 二年级(下册)“统计”教学片断与反思,

  

  作者:山东省莱西市实验小学邴娟
  片断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记得前几天我们刚刚开过的春季运动会吗?
  生:记得。
  师:今天,老师再带你们去看一场运动会,好吗?
  生:好。
  师:(电脑展示动物运动会画面)仔细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图上有小兔、小狗和小猴。
  生2:我看到有的小动物在跳高,有的小动物在赛跑。
  师: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有几只小兔。
  生2:我想知道有几只小狗,我还想知道有几只小猴。
  生3:我想知道一共有几只小动物。
  生4:我想知道跳高的有几只小动物,赛跑的有几只小动物。
  片断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
  生:数一数,把他们记下来,然后再算一算。
  师:对啊,这就是咱们前面学的统计。下面就请你们数一数并把数的结果填在统计表里,好吗?
  (学生自己在电脑上填写统计表)
  展示学生的统计表。
  师:(看着学生的统计表故意设疑)不对吧?应该是26吧?
  生:(很迟疑)不对,是13。
  师:不对,26。
  生:老师,是13。
  师:咱们谁也不要再争了,谁对谁错,咱们算算就知道了。6+2=8,8+5=13,13+8=21,21+5=26。
  师:(得意)怎么样?是不是老师对了?
  生:(沉默了一会儿)不对,不对……
  师:(故作惊讶)不对,咱们刚才明明算的是26吗?你说怎么不对?
  生:(指图说)老师,算一共有几只小动物,要么就把小狗、小兔和小猴加起来,要么就把跳高的和赛跑的加起来。你刚才是把小狗、小兔和小猴加起来,又把跳高的和赛跑的加起来了,你把每种小动物加了两遍。
  师:(恍然大悟)噢,原来是这样。可是同学们,你们的想法那么好,怎样记才能把你们刚才的想法在统计表里表现清楚?
  (学生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有三三两两的同学举手)
  师:看来有些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你们可以对原来的表格随意改动,如果实在不满意,也可以重新填写表格。
  (学生在电脑上操作,并与同伴交流)
  师:同学们,下面咱们一起来看看大家的作品,好吗?
  我们是把原来的表格中的跳高和长跑那几栏向后拖了,在中间又加了一个“一共13只”,这样,别人就能看清楚了。
  我们是把原来的“一共”拖到了中间,这样别人就知道狗、兔和猴加起来是13只,跳高和长跑的加起来也能算出一共有13只。
  我们是把刚才的一个统计表分成了两个统计表,这样别人会看得更清楚。
  师:同学们,你们制作的统计表虽然各不相同,但大家都想到了同一个问题,就是把原来的一个统计表分成了两个统计表。你们看,像第一组的统计表,只要从中间一分,也就成了两个统计表了。
  你们为什么都想到要把原来的统计表分成两个统计表呢?
  生:因为原来一个统计表别人看不明白,别人还以为你是把小狗、小兔、小猴、跳高的和赛跑的都合起来是13只呢,而这样把它分成两个统计表,别人就能看清了。
  师:比较这两个统计表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上面的统计表是统计的小猴、小狗和小兔有多少只,它们都是动物,下面的统计表统计的是赛跑和跳高的有几只小动物,它们都是运动项目。
  师:说得真好。也就是说我们按照动物种类和运动项目分成了两类来进行统计的。(电脑演示)
  反思
  从现代课程理念来看,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因此评价一堂课,最重要的是要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自始至终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他们学习的情绪是不是达到了兴奋点,是不是获得了主动发展。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方面做了一点尝试。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
  1.创设故事情境。《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这就要求数学教学从内容到方法要更贴近儿童,尽可能顺应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要不断地触发他们的兴趣点,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课一开始,我就通过计算机向学生呈现了一幅动物运动会的画面,这幅画面既富有现实生活的气息,又充满了童话的色彩,一下子就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正所谓“未登殿堂,先入佳境”。紧接着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仔细看图,你看到了什么?想知道什么?”从而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迁移到统计问题上来,学生所提出的一连串问题表现出了很好的统计意识。
  2.创设问题情境。“数学是有趣的”这一感受不仅在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更要贯穿探索数学知识的整个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在本节课中,当学生用以前学的一个统计表来统计自己提出的小狗、小兔、小猴各有几只,跳高、赛跑的动物各有几只时,他们遇到了一个麻烦,那就是由于分类不清,让人很难一下子看明白到底一共有几只小动物(看图数是13只,看统计表算是26只)。这时,学生便对掌握更好的统计方法产生了期待。当学生面临这个新问题时,他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思维异常活跃,都纷纷投入到寻找新的统计方法的探究过程中,我想这时的参与便是更深层次的参与。
  二、引导学生经历统计过程
  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把教学目标仅仅局限在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上,而是着眼于让学生感受统计问题的产生,体验统计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首先,通过学生自主提出想知道的问题,引发统计的需要,这种需要很自然地转化为学生经历统计过程的内在动力。其次,教师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把看到的小动物“数一数记下来”,学生的“记录”显然不够科学,别人不易看懂,感受到了“挫折”,正因为有了这种“挫折”,才激起了他们主动寻求科学的统计方法的积极性。最后,教师没有把分类统计的方法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经历了一个从独立思考到小组讨论、班级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在自主探究,对分类统计这一方法的认识不断加深,充分经历了统计的过程。
  另外,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了平台。在课堂上,当学生意识到用一个统计表无法分类解决问题时,他们可以通过填一填、补一补、拖一拖、移一移,对原来的统计表进行重新加工整理,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