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笛》,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63年出品。导演:特伟、钱家骏,动画设计:邬强、矫野松、林文肖、戴铁郎。内容非常简单:一个牧童,善于吹奏短笛。一次早出放牧,歇在一棵大树上朦胧地进入梦乡。梦中他似乎醒了,却找不到自己的水牛。于是沿着山路寻入深谷旷野,一路上询问顽童、樵夫和渔翁,在他们指引下,他来到一个风景迷人的幽境。那里峰峦雄奇,飞瀑从悬崖上奔泻而下,直落在岩石上,铮铮作响,组成奇妙的乐声,激流奔向碧绿深潭,牧童看见自己的水牛正匍伏在潭边欣赏着美景。他要水牛跟他回去,水牛却留连忘返,甚至与小主人反目。牧童又气又急,忽然想起了短笛,就折竹制成笛子,吹奏他那动人的乐曲,水牛听到这熟悉的音乐,循声而去,慢慢依偎在牧童身边。牧童欣喜地拥抱着水牛。梦醒了,时已黄昏,他牵着牛,迎着夕阳归去。该片融会了中国绘画的传统水墨技巧,整部片子就是一个写意山水的世界,令观众不禁陶醉于其中流连忘返,那种画质画工,就今天来说也没有几个能出其右。片中的音乐与画面、人物的表情动作、内心思维完美的契合在一起,真正做到了画中有乐、乐中有画、画乐和一的至美境界。因此,本片于1979年获丹麦第三届欧登塞国际童话电影节金质奖。
《鹬蚌相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3年出品。导演:胡进庆,主演:陆汝浩。故事内容取材于传统寓言故事:鹬鸟和翠鸟在河边争夺一条大鱼。渔翁发现后,用鱼叉刺去,没有击中。鹬鸟趁机抢走大鱼,逃之夭夭。一只河蚌敞开胸怀在沙滩上晒太阳。翠鸟又啄到一条泥鳅,泥鳅挣扎滑落,正好掉在河蚌身上被夹住了,翠鸟想从河蚌壳里夺回泥鳅,鹬鸟又飞来赶走翠鸟,欲与河蚌争夺泥鳅。于是,鹬鸟与河蚌在沙滩上进行了一场智慧与心理的争斗。虽然泥鳅被鹬鸟吞下肚子,但是它的一条腿被河蚌夹伤了。双方都不肯善罢甘休,斗争又继续下去。鹬鸟佯装打盹,河蚌慢慢张开两壳,伺机进攻。鹬鸟出其不意猛然回头啄去,早有准备的河蚌立刻合拢,把鹬鸟的长喙死死夹住。这时,早已守候在芦苇中的渔翁趁机把它们一起捕获。该片是一部水墨剪纸动画片,而且全片没有语言台词,基本属于默片,全部是依靠人物的表情动作来叙述故事的,在水墨画的基础上采用了剪纸的技巧,使得人物表情动作更加丰富多彩,将这个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活灵活现的展示了出来。本片于1984年获第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文化部1983年优秀影片奖,第三十四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短片银熊奖,南斯拉夫第六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
《猴子捞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1年出品。导演:周克勤,造型设计:阿达。一群猴子在山上玩耍,领头的大猴子看见空中挂着一个圆圆的月亮,就想把它摘下来。大猴子一声唿哨,一群猴子就跟着它跑到一个最高的山峰。它们一个叠一个搭成一座“猴梯”,最小的猴子爬上顶端去摘月亮,它拼命往前抓,“猴梯” 摇摇晃晃失去平衡,从山顶上摔下来,有的落在树上,有的掉进草丛,有的跌入水中。月亮没有摘到,大家垂头丧气。两只小猴在崖边东张西望,无意中看见下面水潭里也有一个月亮。大猴子十分高兴,一声唿哨,把群猴集合起来。因为山崖离水面太高,猴子们只好一个拉着另一个的脚,拉成一长串,挂到水面。它们还找来了葫芦瓢,传到最下面那只小猴。它盛了一瓢水就把“月亮”捞在瓢中。大家兴高采烈,围着“月亮”跳舞。一只贪心的小猴抢走“月亮”,于是你争我夺,把一瓢水泼在地上,“月亮”没有了。抬头一看,月亮依旧挂在空中。大家面面相觑,困惑不解。这是一部纯粹意义的剪纸动画片,其风格完全取材于中国传统剪纸技法,色彩明亮饱满,人物动作细腻逼真,表情拟人效果非凡。本片于1982年获加拿大第四届渥太华国际动画电影节儿童片一等奖,1987年获保加利亚第四届卡布洛澳国际喜剧电影节最佳短片奖。
《山水情》,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8年出品。导演:特伟,人物设计:吴山明。老琴师在归途中病倒在荒村野渡口,渔家少年留老人在自己的茅舍里歇息,老人感到宽慰。翌日,老人病体康复,取出古琴,弹奏一曲,琴声把少年引到他的身边。少年学艺心切,老人诲人不倦,两人结为师徒。秋去春来,少年技艺大进,老人十分欣喜。但慰藉之余,思虑如何使弟子更上一层楼。一日,老人偶尔看到雏鹰离开母鹰独自展翅翱翔的情景,豁然开朗。于是携少年驾舟而去,经大川而登高山,壮美的大自然,使少年为之神往。临别时,老琴师将心爱的古琴赠送给他,然后独自走向山巅白云之间。少年遥望消失在茫茫山野中的恩师身影,顿时灵感涌起,盘坐在悬崖峭壁之上,手抚琴弦,弹奏着心中之曲,倾吐着对人生的赞美,悠扬的琴声在山间回响。这部动画片可谓中国水墨动画片的颠峰之作,其画面之精美已经远远超越故事内涵的哲理,把中国绘画的水墨技巧发挥到了极至!因此,本片也可谓满誉满荣,1988年获中国第一届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大奖;1989年获第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广播电影电视部1988年优秀影片奖,第一届全国影视动画节目展播大奖,苏联第一届莫斯科国际青少年电影节勇与美奖,保加利亚第六届瓦尔纳国际动画电影节优秀影片奖;1990年获加拿大第十四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
《女娲补天》,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5年出品。导演:钱运达,美术设计:胡永凯。故事取材于中国传统神话传说:上古时代。女娲端坐水边,空旷的原野,使她感到异常孤独。女娲用泥巴做成无数小人。小人们立刻有了生命,而且不断繁衍,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忽然,山动地摇,火神和水神大打出手,各不相让,烈火熊熊、洪水涛涛。地面的小人被洪水卷走,惨叫声不断。熟睡的女娲从梦中惊醒。她赶紧从腰际摘下一片绿叶,绿叶变成一叶扁舟,救起了溺水的小人。但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猛烈格斗的水神和火神把天撞出了裂缝,碎石落下,砸伤了许多奔逃中的小人。女娲焦急万分,她托起五彩巨石,填没了天上一个个空洞。然而洞外大风吹来,巨石又纷纷落下,裂缝在不断延伸,女娲不顾一切地将自己的身体嵌进了洞口和裂缝里。她的身躯渐渐溶化成石头,终于补好了天上的空洞,大地从此平静下来。小人们为失去女娲而伤心地痛哭起来。天边,在女娲修补的地方隐约出现了闪闪发亮的星座。女娲留下的绿叶把大地装扮成片片绿洲,人们就在这片土地上快乐地生活着。该片的绘画风格取材于巴蜀壁画,人物动作融入舞蹈的成分,增加了表现力。全片一个主线就是母爱,母爱的宽宏广博,母爱的牺牲与奉献。本片于 1986年获法国圣罗马国际儿童电影节特别奖。
《抬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1年摄制。编剧:金钟,导演:王柏荣,动作设计:陆松茂、沈如东、周旭东。故事内容非常简单,却富含哲理:父子出门,子骑驴,人诽之;父骑驴,人亦诽之;父子同驴,人人诽之;无奈,只好父子抬驴。这部纸偶动画片虽然很短,故事简单,而且画工质量也不是很高,但是其随便自然的风格,将一个简单故事的哲理深深的挖了出来,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毕加索与公牛》,八一电影制片厂1988年出品。导演:金石,动画设计:钟春源、张瑞、张波。影片用动画形式描写毕加索绘制公牛的过程。毕加索是20世纪的艺术大师,1973年去世,他的名字已成为现代艺术的同义语。一次,毕加索画一头公牛,他画的第一幅公牛十分写实,结构严谨而逼真。但他并不满足,又相继画了十次。从第一幅到第十一幅,形体逐渐概括,线条逐步简练,到最后一幅只剩下寥寥几根线条,当观众看到最后一稿时,无法想像画家化去了多少心血,看上去似乎着笔不多,但那些简单的线条,却精炼地表现了公牛的形与神。毕加索是立体主义的开山鼻祖,他常常用另一种眼睛观察事物,他画同一个题材,可以画一百次而每次从不重复。别人认为终点的地方,他却作为起点。西班牙诗人拉斐尔说:毕加索使世界大吃一惊,他把世界翻了个身,并赋予它新的眼睛。本片也可以说是意识流动画的初探,于1989年获首届全国影视动画节目展播二等奖。
《火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4年出品。导演:王柏荣,动作设计:赵鸿、任福中、周旭东、萧刚。故事取材与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远古时候,妖魔抢走了火种,使哈尼族地区变成一片黑暗,五谷不长,民不聊生。少年明扎的父亲为夺回火种,离家十五载杳无音讯。明扎决心继承父志,村中长老儒玛得知后,送给他一把神弓,并告诉他凶狠无比的妖魔住在很远的石门山。明扎告别亲人,途经热浪遍地的赤水谷,帮助了快要干死的老树根,老树根为他指了路。明扎到了石门山,没有找到爸爸,却遇见妖魔的镇山虎在追逐一只小羚羊。他救了小羚羊,并用家乡水解除了魔法,使小羚羊变成了少女。原来她是天神的女儿,被妖魔所害。在少女带领下,明扎深入洞底找到妖魔。趁它熟睡时夺回火种,不料被妖魔抓住。明扎立即把火种吞下,他的身体很快变成一个火球。妖魔被他消灭了,而明扎再也不能恢复人形。火球回到了哈尼山寨,那里的人民从此又见到光明。整部片子里充满了少数民族的绘画风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本片于1985 年获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文化部1984年优秀影片奖,首届广岛国际动画电影节一等奖。
《超级肥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6年出品。导演:阿达、马克宣,动画设计:庄敏瑾。一位小胡子在路边叫卖肥皂,行人来往不断。小胡子当众用肥皂很快把一块脏布洗成白布。行人惊叹不已,争相购买。片刻间,柜台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有大饼师傅、少女、工人、教授、洋人、绅士、青年、职员以及和尚等等。还有一个老头带着小女孩,在旁观望许久,终于也下决心买了肥皂。所有的人都用肥皂把衣服洗得雪白。小胡子柜财源滚滚而来,“超级肥皂摊”变成“超级肥皂亭”,又成了“超级肥皂店”,最后开起了“超级肥皂公司 ”。然而,情况似乎有些不妙,白色使喜庆的婚嫁队伍与哀伤的出丧队伍完全一样。大街上成了白色世界。忽然,一个身穿红裙的小姑娘从大街上跑过,显得非常突出,人们用惊奇而羡慕的目光望着她,不由自主地紧随其后。没想到红裙小姑娘扑进了小胡子的怀里,原来是他的女儿。面对白色人群,掌柜又当众拿出另一种肥皂,将一块块白布料染上了各种颜色。于是,改了名的“超级颜料公司”门口又是门庭若市,白色的人群又排起了长队。该片已经屏弃了动画片是给儿童看的传统理念,揭示了一些不能用好或者坏来形容的哲理和社会现象。该片于1987年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日本第二届广岛国际动画电影节教育片二等奖; 1989年获首届全国影视动画节目展播一等奖。
《老鼠嫁女》,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3年摄制。导演:王柏荣。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人是如此,老鼠也不例外。中国民间传说,正月初七是“鼠娶亲”的日子,晚上夜深人静时可以看见老鼠娶亲的热闹队伍。一只小灰老鼠为了娶到心爱的姑娘,一阵打扮筹备,最终却因为一块蛋糕被关进了捕鼠笼,落得两手空空。这也是一部剪纸动画片,风格诙谐幽默,借鼠拟人,讽刺了当时一些丑恶的社会现象。
《葫芦兄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6—1987年摄制。导演:胡进庆、葛桂云、周克勤,造型设计:吴云初、胡进庆。传说葫芦山里关着蝎子精和蛇精。一只穿山甲不小心打穿了山洞,两个妖精逃了出来,从此百姓遭难。穿山甲告诉一个老汉,只有种出七色葫芦,才能消灭这两个妖精。老汉种出了红、橙、黄、绿、青、蓝、紫七个大葫芦,却被妖精从如意镜中窥见。他们摧毁不了这七个葫芦,就把老汉和穿山甲抓去。七个葫芦成熟了,相继落地变成七个男孩,穿着七种颜色的服装。他们为了消灭妖精,救出老汉和穿山甲,一个接一个去与妖精搏斗。红娃是大力士,但有勇无谋,落入蜘蛛网被擒。橙娃是千里眼和顺风耳,却被妖精的六棱镜射瞎了眼睛。黄娃是铁头,由于寡不敌众,被妖精用磁石吸住。青娃有水性,被妖精用罂粟花醉倒。绿娃会火功,又被妖镜的寒光变成冰人。蓝娃有隐身术,想去偷妖精的如意宝镜,反被他们吸进石塔。紫娃想把妖精吸进自己的宝葫芦,也被他们活捉。妖精把七兄弟送进炼丹炉,想炼成七心丹。这时,他们联合起来,发挥各人的法术,冲出炼丹炉,终于打败妖精,把他们收进宝葫芦里。本片于1988年获广播电影电视部 1986—1987年优秀影片奖;1989年获第三届中国儿童少年电影童牛奖系列片奖、首届中国影视动画节目展播三等奖。埃及开罗国际儿童电影节三等奖。
《阿凡提的故事》系列片,上海美影厂1979-1988年摄制。编剧:凌纾、靳夕,导演:曲建方、靳夕、刘蕙仪、蔡渊兰、金芳铃。阿凡提是个智慧的象征。他疾恶如仇,爱打不平,而且幽默风趣。阿凡提使贪婪愚蠢的巴依、国王望而生畏。阿凡提让一切丑恶的东西得到出其不意,哭笑不得的惩罚和报应。阿凡提是新疆地区流传已久的传奇人物。自1979年被塑造为木偶形象以来,深受欢迎。第一部影片成功后,继续拍成多集系列片。1979年文化部优秀美术片奖,第三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腾龙奖”美术片一等奖,1991年获美国芝加哥国际儿童电影节一等奖。
《大闹天宫》,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61年、1964年摄制。导演:万籁鸣,美术设计:张光宇、张正宇。在花果山带领群猴操练武艺的猴王因无称心的武器,便去东海龙宫借宝。龙王许诺,如果猴王能拿动龙宫的定海神针——如意金箍棒,就奉送给他。但当猴王拔走宝物之后,龙王又反悔,并去天宫告状。玉帝采纳了太白金星的主张,诱骗猴王上天,封他为弼马温,将他软禁起来。猴王知道受骗后,一怒之下,返回花果山,竖起 “齐天大圣”的旗帜,与天宫分庭抗礼。玉帝发怒,命李天王率天兵天将捉拿猴王,结果被猴王打得大败而归。玉帝又接受金星的献策,假意封猴王为“齐天大圣”,命他在天宫掌管蟠桃园。一日,猴王得知王母娘娘设蟠桃宴,请了各路神仙,唯独没有请他。猴王火冒三丈,大闹瑶池,打得杯盘狼藉,他独自开怀痛饮,又吃了太上老君的九转金丹,收罗了所有酒菜瓜果,回花果山与众猴摆开了神仙酒会。玉帝暴怒,倾天宫之兵将,捉拿猴王。交战中猴王中了太上老君的暗算,不幸被擒。老君将他送进炼丹炉,结果不但没有烧死,反使猴王更加神力无比。于是猴王奋起反击,把天宫打得落花流水,吓得玉帝狼狈逃跑。影片汲取中国传统的绘画、音乐和表演等艺术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配乐也使用了京剧的锣鼓点,因此是非常能体现中国传统的艺术的一部佳作。本片上集于1962年获第十三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奖,1963 年获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上下集于1978年获第二十二届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1982年获厄瓜多尔第5届基多国际儿童电影节三等奖, 1983年获葡萄牙第十二届菲格腊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
《崂山道士》,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1年出品。导演:虞哲光,艺术指导:程之、刘异龙。该片取材于《聊斋志异》中的一则小故事,说的一个整天梦想当神仙的书生去崂山学道,学了点穿墙术就打算以次行窃,结果头上撞了很多疱。本片的艺术指导程之是脍炙人口的老艺术家,不必多介绍了。另一位刘异龙先生,是著名的昆曲文丑(小花脸),其中书生因为砍柴吃不消开溜的时候,一边跑一边唱:“我逃之夭……夭!” 以及后来他向妻子炫耀是唱到的:“穿墙进去,我穿墙进去,拿了就……跑!”等等这些昆曲唱段都是出自刘异龙的指点。全片充满了诙谐幽默,其中最经典的一段是学习穿墙术和嫦娥伴舞赏月饮酒的情节,用稚拙的木偶把神话故事演绎的活灵活现。
《三个和尚》,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0年出品。导演:阿达,造型设计:韩羽。山上有座小庙,庙里有个小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经、敲木鱼,给观音菩萨案桌上的净水瓶添水,夜里不让老鼠来偷东西,生活过得安稳自在。不久,来了个高个子和尚。他一到庙里,就把半缸水喝光了。小和尚叫他去挑水,长和尚心想一个人去挑水太吃亏了,便要小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两个人只能抬一只水桶,而且水桶必须放在扁担的中央,两人才心安理得。这样总算还有水喝。后来,又来了个胖和尚。他也想喝水,但缸里没水。小和尚和长和尚叫他自己去挑,胖和尚挑来一担水,立刻独自喝光了。从此谁也不挑水,三个和尚就没水喝。大家各念各的经,各敲各的木鱼,观音菩萨面前的净水瓶也没人添水,花草枯萎了。夜里老鼠出来偷东西,谁也不管。结果老鼠猖獗,打翻烛台,燃起大火。三个和尚这才一起奋力救火,大火扑灭了,他们也觉醒了。从此三个和尚齐心协力,水自然就更多了。本片于1981年获首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文化部1980年优秀影片奖,第四届欧登塞国际童话电影节银质奖;1982年获第三十二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短片比赛银熊奖,葡萄牙第六届埃斯皮尼奥国际动画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1983年获菲律宾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特别奖;1984年获厄瓜多尔第七届基多国际儿童电影节荣誉奖。
《曹冲称象》,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2年出品。导演:高尔丰、靳夕、刘蕙仪。这是一部木偶片,故事取自《三国志》:曹冲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较可知。”太祖悦,即施行焉。
《狐狸打猎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78年出品。导演:胡雄华,造型设计:韩美林。这部剪纸片出自鄂伦春族的传说,大山顶上有只可怕的狐狸,一下子变成狼,长着三只眼睛,四只耳朵,两颗大牙,还有五条腿。这个消息传到山下一位年轻猎人耳中,吓得他浑身发抖。一天他外出打猎,听到远处似狼似狐的叫声,全身汗毛都竖起来了。他往前走了几步,碰上一只传说中的“狼”,吓得连看也不敢看,把猎枪一丢就跑,一骨碌滚到山下去了。年轻猎人的枪被狐狸捡去了,它拿着猎枪来向年轻猎人要子弹,年轻猎人惊慌地说:“不要吃我,子弹你自己拿吧。”狐狸得到子弹不会装,便去请老狼,然后气势汹汹地逼着年轻猎人跟着它们上山。突然,“乒乓”两声枪响,狐狸和狼都倒在地上,老猎人及时赶到,那年轻猎人是死了还是活着呢?老猎人说:“一个人丢了枪,在野兽面前只会发抖,那就算是活着,也跟死了一样。” 本片于1980年获南斯拉夫第四届萨格勒布国际电影节美术奖。
《不射之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8年出品。导演:川本喜八郎(特邀),主演:夏秉钧、车慧、川本喜八郎。春秋战国时期,赵国首都邯郸有一个青年叫纪昌。他从小就梦想成为天下第一神射手。于是拜当地的名射手飞卫为师,飞卫告诉他,学射箭首先要学会不眨眼,能睁着眼睛睡觉,还要能把小的看成大的。纪昌回到家里盯着织布机的梭子练习眼功。两年后,练就了一套不眨眼的功夫,睡觉时可以整夜不闭眼睛,同时他又用头发系着虱子吊在窗口,成年累月观看,终于能把虱子看成马一样大。于是飞卫收纪昌为徒,十分赞赏他的射技,称纪昌为天下闻名的射手。纪昌对此并不满意,一心要成为天下独一无二的神射手。一次,他又与师父较量,依然不能胜过师父。飞卫告诉他,峨眉山上有一位甘绳老师,箭术高超,与自己相比真有天壤之别。纪昌就去拜甘绳老人为师。老人告诉他,使用弓箭这只不过是“射之射”而已。说罢,老人不用弓箭,却使苍鹰落地。甘绳告诉纪昌,这才是“不射之射”。纪昌在甘绳处学艺九年后,回到邯郸。他似乎变了一个人,飞卫才称他为真正的天下第一射手。从此以后,人们见到的是一个温和慈祥、与世无争的纪昌,他再也无心在众人面前炫耀,甚至已经不认识“弓”为何物。纪昌死后,邯郸城内的武士们都耻于张弓舞剑了。这部木偶片由于聘请了日本的导演,因此在风格上加入了很多日本动画的元素,使得增色不少。本片于1988年获第一届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 1989年获首届全国影视动画节目展播荣誉奖。
《狼来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2年出品。导演:夏秉钧。儿童寓言故事里《狼来了》最为家喻户晓,内容简单易懂,教育性强,让观众们知道说谎的害处,诚实的可贵。
《老虎学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2年出品。导演:矫野松。骄傲的老虎与猫比武失败了,它拜猫为师学本领。老虎学了一些本领却欺负小动物,它不但不听猫的劝阻反而追打猫,幸亏猫留了最后一手。
《八百鞭子》,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0年出品。导演:葛桂云、周克勤,造型设计:韩羽。故事内容是:地主刘黑天家的小长工小亮用柴刀刻了一只小木鸟,正在得意地欣赏时,刘黑天手舞皮鞭朝他打来。小亮被打得遍体鳞伤,手上的鲜血流进木鸟嘴里。被血染红了的木鸟,突然眼睛放亮,展翅飞了起来。木鸟用翅膀在小亮的伤口上轻轻一扫,小亮的伤口立刻痊愈。刘黑天见了大为惊奇。这时,皇上正患病,张榜天下,宣称能将皇帝的病治愈者重赏。刘黑天胁迫小亮携带木鸟进城为皇帝治病。两个守门将军听说木鸟能治病,认定刘黑天是个骗子,一拳打塌了他的鼻子。谁知木鸟立即又把他啄好了。守门将军见状信服了。两人要求分赏,小亮答应分给他们一份。木鸟能治病的消息一下子传入皇宫,宰相和分管钱财的大臣都想分得一份赏金,小亮一一答应。宰相把小亮带进皇宫,小木鸟果然把皇帝的病治好了。皇帝问小亮要多少赏金,小亮说:“只要八百。”皇帝吃惊地问:“要这么多?”小亮说:“我要八百鞭子。”皇帝为不用化一分钱而高兴。于是按照协议领赏:宰相和管钱财的大臣、还有刘黑天各得二百鞭子;两个把门将军共得一份,也是二百鞭子。一时间,宫殿上,鞭打声和痛叫声响成一片。
《小红脸和小蓝脸》,1982年上海美影厂摄制。导演:戴铁郎。保护牙齿的故事,小红脸和小蓝脸是两个捣乱的牙细菌。该片1982年获小百花最佳美术片奖。
《九色鹿》,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1年出品。导演:钱家骏、戴铁郎,人物设计:胡永凯。内容取材敦煌壁画的佛经故事:古代,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波斯商人的骆驼队因遇风沙袭击而迷路,忽然出现一头九色神鹿给他们指点方向。九色鹿回到林中,听见有人呼救。原来一个弄蛇人在采药时不慎落水。九色鹿忙将他驮上石岸。弄蛇人感恩不尽,九色鹿只求他别将遇见它的事告诉别人,弄蛇人连连答应,还对天起誓。波斯商人到了古国皇宫,与国王谈起沙漠中的奇遇,谁知王后听了,执意要取九色鹿皮做衣裳。国王无奈,张贴布告:捕到九色鹿者给予重赏。弄蛇人见利忘义,向国王告密,并设计将九色鹿引入包围圈。当他假装再次落水,神鹿闻声赶来救他时,守候的武士们就万箭齐发。谁知九色鹿发出神光,利箭都被化为灰烬。九色鹿向国王揭露弄蛇人忘恩负义的丑恶行为,国王深为不安。弄蛇人吓得胆颤心惊,连连后退,跌进深潭淹死,恶人终究得到应有的惩罚。本片也采用敦煌壁画的形式,具有中国古代佛教绘画的风格。
《南郭先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1年摄制。导演:熊耕发、钱家騂、王柏荣,造型设计:张世明。战国时期,齐国的宣王喜欢听竽的大合奏,就命乐正组织一支三百人的大型吹竽乐队。齐国有位南郭先生,既无学问又无专长,靠斗鸡赌博骗取钱财。是日,闻得齐宣王招聘吹竽乐师三百名,南郭眼珠一转就去应聘,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混进了乐队。但他根本不会吹竽,为了不让自己的竽发出声音,偷偷用豆子塞住竽口,这样,他就装模作样地在乐队里“吹奏”起来。三百名乐师齐奏,气势宏伟,宣王甚为满意。南郭先生又善于阿谀奉承,更得宣王嘉奖。可是好景不长,齐宣王驾崩,齐愍王继位。新王却喜欢听独奏,于是,乐正便推举南郭先生表演。南郭听后吓得浑身发抖,竽中塞的一粒豆子也滚落出来,原形毕露,丑态百出,众乐师暗暗好笑。新王大怒:“简直是滥竽充数!”欲惩办南郭。当天,南郭先生就逃之夭夭。绘画风格采用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画风格,本片获文化部1981年优秀影片奖。
《哪吒闹海》,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79年出品。导演:王树忱、严定宪、徐景达,美术总设计:张仃。故事取材于传统名著《封神演义》: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夫人怀胎三年零六个月后,生下一个肉球。忽然光芒四射,从中跳出一个男孩。李靖闷闷不乐,一位名叫太乙真人的道长却来贺喜,为孩儿取名哪吒,收为徒弟,当场赠他两件宝物:乾坤圈和浑天绫。哪吒七岁,天旱地裂,东海龙王滴水不降,还命夜叉去海边强抢童男童女。哪吒见义勇为,用乾坤圈打死夜叉,又杀了前来增援的龙王之子敖丙。龙王去天宫告状,途中又被哪吒打得半死。于是,东海龙王请来三位兄弟,共商报复之计。第二天,四海龙王带领水兵水将兴风作浪,水淹陈塘关,要李靖交出哪吒才肯收兵。哪吒想要反击,遭到李靖的阻拦,并收去哪吒的两件法宝。哪吒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挺身而出,悲愤自刎。事后,太乙真人借莲花与鲜藕为身躯,使哪吒还魂再世。复生后的哪吒手持火尖枪、脚踏风火轮,大闹龙宫,战败龙王,为民除害。本片于1980年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青年优秀创作奖 (严定宪、金复载),1983年获菲律宾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特别奖, 1988年获法国第七届布尔波拉斯文化俱乐部青年国际动画电影节评委奖、宽银幕长动画片奖。
《小蝌蚪找妈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60年出品。导演:唐澄等,艺术指导:特伟。春天,池塘里出现了许多小蝌蚪,它们在水里游呀游。看到岸边的小鸡跟着它们的妈妈很亲热,小蝌蚪们十分羡慕,于是决定去寻找自己的妈妈。它们碰到虾公公,忙向它打听妈妈的模样。虾公公告诉它们:“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小蝌蚪们遇见长着两只大眼睛的金鱼,高兴得忙叫“妈妈”。金鱼说:“你们的妈妈有个白肚皮。” 小蝌蚪们看到螃蟹是白肚皮,又高兴地叫“妈妈”。螃蟹说:“你们的妈妈只有四条腿。”小蝌蚪们见乌龟有四条腿,又围上去叫“妈妈”。旁边的小乌龟着急地说:“她是我的妈妈,妈妈和孩子长得一样嘛!”小蝌蚪们只好往前游,看见鲶鱼长得很像它们自己,又拥上去叫“妈妈”。鲶鱼张开大口吓唬它们。这时正巧青蛙妈妈赶来了。小蝌蚪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本片是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1961年获瑞士第十四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短片银帆奖;1962年获第一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法国第四届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儿童片奖;1964年获法国第十七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1978年获南斯拉夫第三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分组一等奖;1981年获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第四届国际儿童和青年节二等奖。
《蝴蝶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3年出品。导演:阿达、常光希,美术设计:胡永凯、朱岷甫。白族姑娘在竹林里抱起了身上带箭的小鹿,一头凶恶的老鹰紧紧追来。眼看姑娘和小鹿即将被老鹰追上,白族青年催马赶到,踢开了老鹰,救下了姑娘和小鹿。姑娘和青年为小鹿取下箭。他们发现箭上标有“王”字,原来小鹿是虞王的猎物。虞王看着自己那半死的老鹰,十分沮丧。狗腿子发现了姑娘和青年,于是虞王的马队紧紧追赶他们。姑娘和青年躲在崖下山洞里脱了险。姑娘带着青年来到自己家中。月光下,青年为姑娘戴上红花,然后策马离去。第二天早上,姑娘在竹林里与小鹿、小鸟嬉戏玩耍。突然,虞王淫笑着走上前来,姑娘慌忙投入父亲的怀抱。夜晚,父亲被杀,姑娘也被虞王的家丁抢走。虞王府内,姑娘执意不从,惹怒了虞王,姑娘被关进牢房。小鹿、小鸟把姑娘的不幸告诉青年。青年深夜赶来救出姑娘,两人骑马逃走。但他们的坐骑被虞王的追兵一箭射中,双双摔下马来。他们逃到了悬崖边,又躲进了崖下山洞里,但被虞王发现而被捕。虞王要姑娘答应嫁给他才能免遭一死。他们悲愤不屈,双双跳入泉中,化成两只蝴蝶从泉中飞出,随后千万只蝴蝶在泉上飞舞,从此这里成了有名的 “蝴蝶泉”。本片获文化部1983年优秀影片奖。
《天书奇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3年出品。导演:王树忱、钱运达,造型:柯明。天宫“秘书阁”执事人员袁公乘玉帝赴瑶池聚会之际,击开石龛门,私取天书下凡,将天书文字刻在云梦山白云洞的石壁上。袁公因泄露天机,触犯了天条,玉帝罚他终身看守石壁天书。一天,袁公踏云巡山,路遇蛋生,为了将天书传于人间,他嘱咐蛋生等白云洞口香炉升起彩烟,带上白纸,拓下洞中石壁上的天书。蛋生按袁公嘱咐拓下了天书。袁公又指点蛋生勤学苦练,运用天书为民造福。蛋生攻读天书,治蝗救灾,为民除害。狐狸精恨蛋生妨碍其作恶,耍阴谋窃去天书,勾结官府,继续祸害百姓。蛋生追索天书,与狐狸精多次斗法。当蛋生与狐狸精争夺天书时,袁公到来,他收回了天书,从怀中掏出白色石镜,将狐狸精压死在云梦山下。袁公自料难逃天庭法网,把天书交给蛋生,嘱他赶快把天书文字记在心里。然后袁公用一把神火将天书烧尽。霎时雷电交加,玉帝圣旨下达,将袁公擒归天庭问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