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课后练习初三语文课后练习《蒲柳人家》素质教育新学案

《蒲柳人家》素质教育新学案

11-01 11:08:11 | 浏览次数: 69318 次 | 栏目:初三语文课后练习
标签:初三语文课后练习,http://www.manfen6.com 《蒲柳人家》素质教育新学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1、整体感知:

    《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发表于1980年,曾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引起当时文坛的广泛关注,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篇小说共分12节,作品的重心在于放笔为古运河边的民俗风情和父老乡亲画像,为他们的多情重义、锄奸助良、扶危济困的美德立碑。本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这两节浓笔重彩地描写了全书的三个主要人物:六岁男孩何满子、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作者以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一幅幅风俗画,运用语言、动作、外号等描写,生动地刻画出那些淳厚朴实的劳动人民的音容笑貌、喜怒悲乐,使人读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2、学法引导:

    《蒲柳人家》是我国当代乡土小说的代表作,阅读它,有助于我们对乡土小说──包括作品题材、语言风格等有大概的认识。由于课文是节选,因此,课后阅读全文,将使你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小说的主题等有更深刻的了解。小说采用一个六岁儿童的视角叙述故事,因此,阅读时,应尽可能的从我们青少年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感受和理解任务的性格和思想感情。这部小说的语言生动活泼、准确传神,诵读时应注意揣摩和体会。

  3、审美鉴赏:

    贴切传神的称谓美:

    《蒲柳人家》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除对人物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等具有准确的把握和生动的描写外,给人物定的称谓尤其是绰号,对于展示人物性格,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作品中的何满子奶奶,她个高脚大,身体强壮,爱憎分明,泼辣大胆,刚正不阿,疾恶如仇,作者给她一个与《水浒》中的武艺高强的著名女将扈三娘同样的外号──“一丈青大娘”,可谓神似、贴切至极。

  4、重点难点突破:

   ⑴ 在这篇课文中,何满子的奶奶为什么号称“一丈青大娘”?爷爷为什么号称“何大学问”?这样的外号表现了这两个人物怎样的性格?

     析: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由人物的外号出发,把握人物性格,体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奶奶外号“一丈青大娘”,因其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与《水浒》中的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这个女中豪杰的形象十分相似。爷爷的外号“何大学问”,带有戏谑的性质。他貌似关公,脾气性格也像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轻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同时善于讲故事,想像力丰富,编起故事来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因此得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而为了和这一外号相称,他还真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起来,让人忍俊不禁。

   ⑵ 本文语言形象生动而又准确传神,富有文采和趣味性,请从文中举出实例加以体会。

     析:此题意在引导学生体会本篇小说在语言运用上的高妙之处。

     参考答案:

    ① 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这段话以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说何满子在奶奶一丈青大娘心目中的地位,突现了一位爱孙如命的奶奶的形象,用词活泼简洁,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

    ② 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这句话继承了中国传统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压韵和对偶,多用四字句,用词造句文白相兼,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

   ⑶ 《蒲柳人家》这篇小说在刻画人物、结构故事、语言运用等方面明显地借鉴了中国传统小说的表现手法,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课外阅读《水浒传》等,体会本文的这个特点。

     析: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由课内出发,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体会中国古典小说和评书艺术的特点,扩大视野。

     参考答案略。


二、自学阶梯评估

  1、达标训练:

   ⑴ 《蒲柳人家》是我国 (时代)作家 (姓名)的中篇小说代表作。“蒲柳人家”在作品中代指。

   ⑵ 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隐匿( ) 荣膺( ) 残垣断壁( ) 如坐针毡( )

     天伦之乐( )

   ⑶ 写出《水浒传》中下列绰号代表的人物。

     一丈青 黑旋风 及时雨 智多星

   ⑷ 下面这个句子描写的对象是谁?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 )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倒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2、能力提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

    她家坐落在北运河岸上,门口外就是大河。有一回,一只外江大帆船打门口路过,也正是歇晌时分。一丈青大娘站在篱笆外的伞柳阴下放鸭子,一见几个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上,便断喝一声:“站住!”这几个纤夫头顶着火盆子,拉了百八十里路,顶水又逆风,还没有歇脚打尖,个顶个窝着一肚子饿火。一丈青大娘的这一声断喝,他们只当耳旁风。一丈青大娘见他们头也不抬,理也不理,气更大了,又吆喝了一声:“都给我穿上裤子!”有个年轻不知好歹的纤夫,白瞪了一丈青大娘一眼,没好气地说:“一大把岁数儿,什么没见过;不爱看合上眼,掉过脸去!”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的黄铜镯子,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说:“不能叫你们腌臢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那个不知好歹的年轻纤夫,是个生楞儿,用手一推一丈青大娘,说:“好狗不挡道!”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抢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篷,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倒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几个纤夫见他们的伙伴挨了打,唿哨而上;只听咯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一丈青大娘不依不饶,站在河边大骂不住声,还不许那几个纤夫爬上岸来;大帆船失去了纤力,掌舵的绽裂了虎口,也驾驭不住,在河上转开了磨。最后,还是船老板请出了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说和了两三个时辰,一丈青大娘才算开恩放行。

   ⑴ 一丈青大娘为什么要同一帮纤夫打架,由此可见她具有怎样的性格?

   ⑵ 简述节选文字,刻画一丈青大娘,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⑶ “最后,还是船老板请出了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说和了两三个时辰,一丈青大娘才算开恩放行。”这个结局,能否改为“最后,在众人的劝说下,一丈青大娘才开恩放行”,为什么?

[1] [2] [3]  下一页

TAG: 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