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知识综合知识高效课堂的规则文化

高效课堂的规则文化

11-01 11:47:52 | 浏览次数: 80518 次 | 栏目:综合知识
标签:综合知识,http://www.manfen6.com 高效课堂的规则文化,
本期对话嘉宾

刘恩樵江苏省昆山国际学校教科研主任

李平山东省兖州一中教研组长

王文颖山东省临朐县教育局教研员

张富群陕西省丹凤中学教师

刘滨章山东省临淄区齐陵第二中学教师

对话主持:梁恕俭

编者按:高效课堂是最接近于理想的课堂教学形式,它是以模式驱动,以导学案统领,以分组学习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以“信仰学生”为宗旨的一种教育思想体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那么,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规则?高效课堂信仰什么,它的核心价值又体现在哪里?本期关注高效课堂的规则。

高效课堂的规则文化

高效课堂信仰什么

高效课堂的信仰在于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在于尊重、唤醒与启发。尊重、唤醒与启发是课堂教学规律的内核与精髓,是课堂教学理念与实践的支撑。

梁恕俭:理念变观念,观念变方法,方法变文化,文化变信仰,这是课改四步曲。其中的落脚点就是“信仰”,那么,高效课堂信仰什么呢?

李平:和谐,是高效课堂的信仰。和谐,意味着每个人能悦纳自己,孜孜求真、求善、求美,追求着人格的升华,在自由的起点上按照人的理想不断创造自己、超越自己。和谐,意味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意味着生生间是互帮互学的学习共同体,是团结协作的管理共同体,是亲密友爱的情感共同体。和谐,意味着师生间是平等对话的交流者,是教、学一体的探究者,是教学相长的促进者。

张富群:高效课堂信仰指的是,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关注的是学生怎样学。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是教师要把课堂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获得探究得来的情感体验。

刘恩樵:高效课堂的信仰在于尊重、唤醒与启发。尊重、唤醒与启发是课堂教学规律的内核与精髓,是课堂教学理念与实践的支撑。

尊重是高效课堂的基石。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不平等的,教师以知识的优势凌驾于学生之上,学生的职责就是聆听、接受与消化。高效课堂强调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知能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独到见解。

教育的最高境界追求在于唤醒,唤醒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唤醒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唤醒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唤醒学生对自我的信心。唤醒来自于解放,来自于信任。为什么杜郎口的学生脸上洋溢着喜悦,绽放着自信,是因为他们摆脱了知识的桎梏,摆脱了“教”的束缚,自主能动地学习知识,自然显得游刃有余,充满活力。

教师的职责在于启发,而不是灌输。灌输是机械的,灌输是把学生当存储知识的容器,而启发是智慧的,是递给学生攀登的梯子,是为学生设置撬起的支点,是给学生架设望远的镜子。灌输会让活的知识变得死板,会让学生的灵性蔫萎,而启发能让学生发现知识的魅力,让学生对学习过程充满好奇与冲动。

刘滨章:高效课堂的信仰在于,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具体的实现形式是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促成生命的狂欢。让课堂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有尊严,活得很体面。让知识学习的过程,同时成为温暖生命的过程。高效课堂追求课堂效率的最大化,只有相伴生命狂欢过的效率才是最大化的课堂效率。

课堂规则的核心价值

课堂规则的核心价值是创建人性的课堂生态,让课堂回归原点,回归本质。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科知识建构的规律,让课堂皈依生,皈依学,皈依创,皈依乐!

梁恕俭:课堂规则的界定是受教育的价值追求左右的,高效课堂的核心教育价值确立了操作的基本规则。高效课堂信仰学生,强调合作学习,那么,课堂规则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李平:课堂是否把儿童的快乐、幸福、纯真、活泼、自由、权利等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这是涉及到课堂教学本身是否具有人文关怀的大问题。真实而美好的人性,可谓高效课堂的核心价值追求。弥漫着求真、乐业、人文、特别是宽容精神的课堂,才能滋养真正富有人格和强烈幸福感的老师和学生。师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不仅学习文化知识,而且感受精神的熏陶,若干年后,他们可能忘掉所有的知识,但永不磨灭的却是沉淀在心灵深处的精神文化。

张富群:高效课堂追求的核心价值有两点:一是学生的发展,就是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学习,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都有进步和发展。二是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生命状态,学生以主人的姿态自主乐学,学生把课堂学习活动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对待,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强烈需要。

刘恩樵:我们讨论高效课堂追求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我觉得先得界定清楚它不是什么。首先不是分数,其次不是知识,甚至也不是能力。我觉得,高效课堂追求的核心价值应该是关注生命、尊重成长、与幸福相伴。高效课堂“高效”在哪里?高效在每一节课都是对学生生命的奠基,高效在为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让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如同植根沃土,沐浴雨露阳光,自由生长。

刘滨章:其实,课堂规则的核心价值就是创建人性的课堂生态,让课堂回归原点,回归本质。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科知识建构的规律,让课堂皈依生,皈依学,皈依创,皈依乐!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成就学生。让学生在学中发现兴趣,在学中学会学习,在学中培养习惯,在学中发展能力。

规则源于对规律的回归与思考

规则是课堂的小法律,规则的制定源于对规律的回归与思考。课堂不讲规则就像拥挤的路口没有红绿灯——要么师生相互掣肘,效率低下,要么漫无目的,放任自流,乱成一团。

梁恕俭:高效课堂规则是对课堂教学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它规范的内容、约束的对象、采取的形式各是什么?高效课堂为什么要讲规则?

王文颖:规则就是规定和守则,高效课堂规则就是为了使课堂高效而采取的方法策略,它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新课程改革,改的是教学的理念和方法,这就需要模式与规则来引领。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导学案的编制、小组合作的实施等,必须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来保驾护航,不然就会无所适从。有了模式与规则,教师与学生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样的教与学才能朝着预设的轨道前进,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

刘恩樵:“规则”是“高效”的保证,没有“规则”,不要说“高效”,甚至连“有效”都难以保证。按规律办事,按原则运行,按制度操作,处理事情才得以顺畅。课堂的时空里潜藏着复杂的教与学的规律、原则与机巧。以规则执行情况为标准,课堂分三类,不按规则的课堂乱而无效,为下;循规蹈矩的课堂稳而有效,为中;得规则之妙且运乎于心的课堂智而生慧,为上。

张富群: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不讲规则就像十字路口没有红绿灯,要么师生相互掣肘,效率低下,要么漫无目的,放任自流,乱成一团。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无须多言。规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高效课堂作为践行新课改理念的最佳载体,其规则更是在不断完善中。高效课堂规则就像共同纲领一样,必须有普遍的认可,达成统一的目标,共同去遵守某些行为准则。高效课堂模式和规则是引领教师参与课改的需要。

刘滨章:规则是课堂的“法律”,规则的制定源于对规律的回归与思考。课改之所以进展滞缓,关键是有些学校、有些教师只信经验和感觉,不讲规则。高效课堂所有的实验校,都是规则执行得成功;所有的后退和失败,都是规则的放弃和经验的复辟。高效课堂呼唤法治环境,法治环境呼唤规则的重建。

规则是教之“规”,学之“范”

模式是课堂产品的“生产标准”,模式是课堂评价的“短兵器”。主张模式至上并非唯模式,而是教之“规”,学之“范”。

梁恕俭:高效课堂有哪些基本规则,这些规则表现为课堂行为又是什么?

王文颖:高效课堂有5项教学原则,一是分层原则:分层目标、分层学习、分层达标、分层训练;二是选择性原则:“超市”体现出的学习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三是整体教学原则:整合教材、知识迁移,上挂下联、左顾右盼、举一反三;四是展示教学原则:展示解决了学习内驱力,展示是发表;五是反馈调节原则:注重问题暴露,强调“当堂决策”。

在这些原则思想指导下,形成了“五步三查模式”,即第一步,学案自学,找出学习困惑;教师“一查”自学进度、效果。第二步,围绕困惑对学、群学。第三步,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组织下,“展示”学习成果,谓之“小展示”;教师“二查”展示过程中暴露的问题。第四步,教师根据小展示暴露出来的共性问题,组织全班“大展示”。第五步,学生归位,整理学案、整理纠错本;教师利用对子“三查”,对子测评。

李平:模式是课堂产品的“生产标准”,模式是课堂评价的“短兵器”。主张模式至上并非唯模式,而是教之“规”,学之“范”。尊重模式便是尊重“三效”,即效益、效果、效能。“五步三查模式”是课堂操作的抓手,是高效课堂的基本规范。

[1] [2]  下一页

TAG: 课堂  

《高效课堂的规则文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