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边说,边摇头晃脑地读,赢得阵阵掌声。)
师:听同学们争先恐后醉心地讲述,老师和大家一样,也完全沉醉在这两篇短文的艺术魅力之中了。这么精美的文章,这么睿智的见解,这么透辟的论述,不背下它一定是学习中的一大遗憾,请同学们试着背下来。
六、背读课文,积累语言
师:哪位同学能大胆地站起来背诵一下第一篇。
生1:(一学生背,但不熟)
师:虽然不很熟,但能边想边背,说明自己对课文理解较好,再请×××同学背一下第二篇。
生2:(背书,较熟练)
师:掌声鼓励。
(学生啧啧赞叹。)
(趁热打铁,及时背诵。让学生充分认识背诵对语言积累的重要,同时,请一生起来示范,能唤起学生对背读课文的强烈兴趣,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七、展读课文,飞扬神思
师:孟子以其酣畅淋漓的论述,阐明了“逆境造就人才”这个道理。请同学们联系实际,结合现实,谈谈自己对这个观点的看法。
(立足课文,飞扬神思,唇枪舌剑,难分高下,此环节把教学推向了最高潮。)
(生思考、交流、推举代表发言。)
生1:我觉得“顺境也能造就人才”,因为像现在,许多的“微软少壮派”就是“顺境成长”的典例,他们从小就在自然的环境下成长,并没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校内,而用于娱乐、交友。他们不曾经历过艰辛,却同样获得了成功,难道有人还想遭受磨难?
生2:我还是赞同孟子的观点。古往今来,许多领域中杰出贡献的人都是在逆境中诞生的。贝多芬在两耳失聪,双眼失明的情况下谱出了震惊音乐界的《命运交响曲》;爱迪生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发明了电灯;轮椅上的霍金不畏命运的挫折提出“黑洞说”,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例子都说明──逆境造就人才。
生3:我认为,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好斗逞勇;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钩心斗角;怜悯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自怨自艾;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充满信心;嘉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爱人爱己……因此我要说:顺境给予孩子的成长影响要好一些。
生4:我认为环境对人的成长固然很重要,但关键还是靠自己主观的努力。逆境也能成才,顺境也能成才。
(长时间鼓掌。)
师:“逆境磨炼人才”,“顺境也能造就人才”,关键看你是不是一个可造之才!同学们思维活跃,见解深刻,表达流畅,表现优秀,希望这种学风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地发扬光大。下课!
【教学反思】
1、本次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思维活跃,冲破樊篱,充分解放了他们的思想,自己真正成了主宰自己学习的主人。
2、本次课还体现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合作交流,使许多不能解答的问题得到了解答,使许多能解答的问题在头脑中愈发明朗。
3、“质疑──探疑──合作解疑”贯穿教学始终。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探讨问题,真正感受到求知的乐趣。
4、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同时,还突出了文言文教学“以读为本”的教学宗旨,读贯穿整个教学中,且形式多样,有吟读、有研读、有赏读,还有范读、齐读、对读……在读中赏美点,在读中研难题,在读中获知识,在读中明道理。
5、本节课既教书、又育人,既重知识能力目标的落实,又重方法过程,还特别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长此努力,教师将乐教,学生将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