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一、学习要求
1.掌握学过的常用词。
2.辨析近义词的反义词。
3.学习解词的方法,掌握解词的规律,结合语言环境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4.能正确搭配词语,掌握“的、地、得”的用法。
5.能把词语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分类。
6.掌握常用的关联词语。
二、学习指导
1.同义词辨析
同义词是意义上相同或相近的词,包括等义词和近义词两种。
(1)等义词意义相同,在运用上一般可以相互替换。
如:衣服--衣裳土豆--马铃薯母亲--妈妈逝世--死亡
(2)近义词意义相近,但有种种细微差别,在运用上不可以相互替换。
如:希望--期望--渴望显现--展现--呈现战事--战争--战斗
同义词在表达上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充分表达人们丰富的思想感情,是语言富有变化,收到积极的修辞效果。
辨析方法:
A词义的轻重程度不同:希望-期望-渴望,三个同义词一个比一个程度重。
B词义范围、大小不同:“事情”范围大;“事故”范围小。
C具体与概括不同:船与船只,“船”是具体的,“船只”是概括的
D词的感情色彩不同:教诲-教训,“教诲”褒义;“教训”贬义。果断──决断──武断(褒──中──贬)
E语体色彩不同:吓唬-恐吓,前者是口语,后者是书面语。
F适应对象不同:爱戴,对上;爱护,对下。
G词的搭配不同:“模糊”,字迹模糊;含糊,说话含糊。交流(思想、经验)──交换(礼物、意见)
H词义着重点不同:化装──化妆(装扮──打扮);才能──才华(做事能力──文艺特长);陡峭──峻峭(坡度大而陡直──高而险)
使用时注意:
A注意词性
B注意不同语素
2.词语的感情色彩
(1)褒义词:带有赞扬、喜爱、尊敬、礼貌等肯定的感情色彩的词。如文质彬彬、温文尔雅、高瞻远瞩等。一个词带不带感情色彩,取决于一定的语言环境。
(2)贬义词:是有贬斥、憎恶、轻蔑、粗俗等否定的感情色彩的词。如:狗急跳墙、狐假虎威、见风使舵。
(3)中性词:是不带褒贬感情色彩的词,可以用于好的方面,亦可用于坏的方面。
值得注意的时人们对不常用的成语望文生义,结果搞错。例如将“不刊之论”“不蔓不枝”“文不加点”等看作是贬义词。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仍在于对词义的理解。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言论精当,无懈可击。不蔓不枝:原指莲茎不分枝桠,先比喻文章见解。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说“看”
闭上一只眼作射击状——瞄
睁大眼睛——瞪
短时间大略地看一下——瞥、浏览
斜着眼看一下——瞟
踮起脚跟向远处望——眺望
站在高处看——了望、张望
抬头向上看——仰望
低头向下看——俯视、鸟瞰
向四周看——扫视、环视
边走边看——巡视、察看
上下看——打量、端详
目不转睛看——盯、凝视、注视
大家站好,装成一位首长看——视察、检阅
探头探脑看——窥视、偷看
带着礼品看——探望、看望(相声)
甲:(双手作圆圈状,搭在眼前)咦?
乙:你这样大惊小怪的,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