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源为本站独家资源,要求支付3个以上点数。您可以通过上传原创资源或购买点数获得浏览本资源的权限。
本站永久域名:
时间(100分钟) 分值(100分)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8分)
昳( )丽 窥( )镜 期( )年 棘门( )
弓弩( ) 诏令( ) 介胄( ) 曩者( )
2.填空。(8分)
①《周亚夫军细柳》选自《________》。该书是________时期________所编撰。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对其在史学和文学上的地位给予极高的评价。
②“前四史”是指《后汉书》、____、____、_____。
3. 品读《天净沙·秋思》 , 填空答题。 (6 分)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 , 被《中原音韵》誉为“ ”,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 28 字, 写了十种景物 , 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
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 。
二、现代文阅读(24分)
教会我感恩的人
教会我感恩的是这样一个人。
他是来城市打工的农村青年,给我们家装塑钢窗户。一整天,他都闷头干活,也不说话,一直干到很晚。见他那么老实,我们留他吃晚饭。他很拘谨,连菜也不敢夹,婆婆热情地招呼他,就像对一个远道而来的客人,公公则递烟给他,与他扯家常。原来,他是考上大学的人,而那年他的弟弟也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家里太穷,负担不起两个人,他只好放弃了学业外出打工。如今,他娶妻生子安心做了农民。我们听了,不甚唏嘘。婆婆想得实际而周到,翻拣出我们淘汰的旧衣物还有洗衣粉等洗涤用品,装了满满半袋子送给他。他涨红了脸,推辞着不肯收。婆婆说,这都是我们不用的,闲放着也是闲放着,给你就拿着,回去也好帮衬媳妇过日子。他低头接过袋子,连句道谢的话没有,就走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家里人很快忘记了这件事。
半年后的一天,有人敲门。我开门一看,一个农村打扮、背着口袋的青年站在门口,我不认得他。他说,是我啊,给你家装窗户的。我忙招呼他进门,他拘束地坐在沙发上,搓着手缓缓地说,麦收的时候,他回了一趟家,说起我们帮他的事,全家人都很高兴。他们想表示对我们的感谢,却找不出合适的办法。家里人商量了好久,最后他娘说把家里新打的粮食拣好的带上点,让我们尝尝鲜。那口袋里是新收的小米、黄豆、绿豆,还有新玉米面。
青年人放下东西,走了。我们却为这意外的结果,感慨不已。我曾接受过比他更大更多的帮助,可没有像他这样执著地心存感激,表达谢意。当我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时,这个打工的青年却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当“感恩”这个词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时,我不由得想起了那个背着半口袋粮食站在我家门口的青年。
(摘自2005年2月2日《今晚报》作者:魏海玲)
4.给文中加点字注音。(3分)
唏嘘( )( ) 淘汰( )
5.写出含有“恩”字的褒义成语和贬义成语各两个。(4分)
褒义成语: 贬义成语:
6.从第二段文字中找出能表现主人公“老实”这一特点的三个事例。(6分)
①
②
③
7.“我们却为这意外的结果,感慨不已。”“我们”为什么感到“意外”?“感慨”的又是什么?(4分)
8.“当我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时,这个打工的青年却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请你分析一下句中的“生动的一课”具体指代的内容。(3分)
9.第二段写“我”全家对农村青年热情、慷慨的招待和帮助,应该说是完全发自内心的。但“半年后的一天”,这位农村青年登门答谢时,“我”却“不认得他”了。请你结合全文,分析一下“我不认得他了”的原因。(至少答出两条原因)(4分)
三、文言文阅读 (24分)
(一)(22分)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0.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形貌昳丽( ) ②窥镜而自视( )
1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这本书相传是西汉时期 整理而成的。(2分)
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
(1) 今齐地方千里
(2)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3) 能谤讥于市朝
(4) 时时而间进
1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4.邹忌从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
15.听了邹忌的分析,齐威王采取了什么措施?收到了怎样的效果?(引用原文的话回答)(4分)
16.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本课中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问,这句俗话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4分)
(二)朝天子·咏喇叭(2分)
王磐
喇叭,锁哪,
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
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
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
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17.对《朝天子·咏喇叭》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朝天子”是曲牌名。“咏喇叭”是这首散曲的名字,
B. “曲儿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儿大”比喻他们的仗势欺人,“水尽鹅飞”则形容他们把百姓欺压得倾家荡产。
C. 一个“腔”字,把宦官酷吏横冲直撞的骄横神态描摹得淋漓尽致。
D. 全曲在戏谑中寄托了憎恨之情,在诙谐中寄寓了抨击之意。
四、写作(3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花匠院子里的葡萄藤结了不少又大又甜的葡萄,他高兴极了,很想与人分享这些果实,便摘了一些送给邻居。
首先,他送给一位商人,商人一边吃一边说:“好吃,好吃!多少钱一斤?”
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一位干部,那干部接过葡萄后沉吟良久,问:“你有什么事要我帮忙吗?”
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一位少妇,她有点意外,而她的丈夫则在一旁一脸的警惕。
花匠回到家很纳闷:我只是想让大家尝尝鲜,怎么就会产生那么多的误会?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感受或见闻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以“我们需要理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600字。
一、1.yì;kuī;jī;jì;nǔ;zhào;zhòu;nǎng 2.①史记;西汉;司马迁;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②《史记》;《汉书》;《三国志》 3.秋思之祖;思乡;断肠人在天涯
二、4.xī;xū;tài 5.褒义示例:感恩戴德、恩怨分明、返哺之恩;贬义示例:忘恩负义、恩断义绝、恩将仇报 6.①一整天,他都闷头干活,也不说话,一直干到很晚;②他很拘谨,连菜也不敢夹;③他低头接过袋子,连句道谢的话没有,就走了 7.没有想到这个农村青年在半年之后还会专门前来感恩。感慨的是这个农村青年的质朴、真诚、厚道、可爱。 8.示例:对待别人的帮助,我们应该学会心存感激,表达谢意。或:人,要学会感恩,对家人、对朋友、对陌生人都应如此。 9.提示:注意从人和事两个方面分析原因,鼓励合理的、有创造性的理解。示例:①对一个只有一面之交的人来说,半年不见,的确是太久了;②当时的热情慷慨只是出于对农村青年的关心和同情,并不希望回报,所以对这件事并没有记在心里;③这位农村青年太普通了,没有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三、(一)10.yì;kuī 11.《战国策》(《战国策·齐策一》);刘向 12.(1)土地方圆;(2)没有谁;(3)指责,讽刺;(4)偶尔 13.⑴命令刚刚下达时,大臣们都来进谏,宫廷里像集市一样。 ⑵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14.人们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进一步悟出治国的道理,即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才能实现大治) 15.时时而间进;虽欲言,无可进者。 16.略 (二)17. C
四、18.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