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试卷中心语文试卷初二语文试卷21 小石潭记 习题集【原创】

21 小石潭记 习题集【原创】

12-13 02:47:10 | 浏览次数: 84118 次 | 栏目:初二语文试卷
标签:初中语文试卷分析,http://www.manfen6.com 21 小石潭记 习题集【原创】,

www.manfen6.com——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的资源仓库

A 基础储备卷

时间 30分钟 分值 50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8分)

(1)隔篁竹 ( ) (2)如鸣佩环( ) (3)为坻( )

(4)佁然不动( ) (5)俶尔远逝( ) (6)为嵁( )

(7)往来翕忽( ) (8)悄怆幽邃( )

2、解释加点的词。(6分)

(1)水尤清洌( ) (2)俶尔远逝( )

(3)往来翕忽( ) (4)寂寥无人( )

(5)悄怆幽邃( ) (6)不可久居( )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7分)

(1)本文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4分)

(2)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4分)

(3)根据提示选择文中的词句填空。(9分)

①点明小石潭方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点明发现并寻到小石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小石潭中水的特征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②文中用____________写溪流的形状;用____________写溪水的情态;用____________写岸势。

4、重点问题探究。(15分)

(1)本文作者是怎样写景的?你认为哪一段最为精彩?(5分)

(2)说一说作者是如何在写景中进行抒情的。(5分)

(3)作者笔下的小石潭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作者对它的整体感受又是如何?(5分)

5、把你积累的有关作者柳宗元的情况写在下面。(4分)

B 综合提升卷

时间 45分钟 分值 50分

1、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8分)

(1)蒙( ) (2)参( )

( ) ( )

(3)差( ) (4)乐( )

( ) ( )

2、解释加点的词。(8分)

(1)闻水声 ( ) (2)伐竹取道( ) (3)水尤清冽( )

(4)鱼可百许头( ) (5)皆若空游无所依( )( )

(6)日光下彻 ( ) (7)乃记之而去( )

3、比较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8分)

(1)心乐之 ( ) 似与游者相乐( )

(2)鱼可百许头( ) 不可知其源 ( )

(3)乃记之而去( ) 尽其肉,乃去( )

(4)全石以为底( ) 以其境过清 ( )

4、翻译句子。(8分)

(1)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解释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3分)

(1)全石以为底

古义 今义

(2)近岸,卷石底以出

古义 今义

(3)不可久居

古义 今义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15分)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本文作者柳宗元世称 ,本文是他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写的一组很有名的山水游记 中的第四篇。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 同为唐代 的倡导者。(4分)

7、本语段共写了潭中哪几种景物?其中重点突出的是哪一种?(2分)

8、“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这个句子既写了 又突出了 。(2分)

9、选段中有两处动静结合的很好,请找出来,并说明各突出了什么。(2分)

10、最后两句话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你能说说理由吗?(2分)

11、设想一下,现在的小石潭会是什么样子,你有什么看法。(3分)

C 新颖题型集萃卷

时间 45分钟 分值 50分

1、辨析形近字,先注音后组词。(8分)

(1)冽( ) (2)缀( )

洌( ) 辍( )

(3)廖( ) (4)凄( )

寥( ) 萋( )

2、解释加点的词。(6分)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2)皆若空游无所依( )

(3)影布石上 ( ) (4)佁然不动 ( )

(5)明灭可见 ( ) (6)其岸势犬牙差互( )

3、指出加点词活用的类型,并解释其意思。(4分)

(1)斗折蛇行

(2)斗折蛇行

(3)犬牙差互

(4)凄神寒骨

4、先判断文言句式的类型,后翻译句子。(4分)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近岸,卷石底以出。

课外拓展阅读。(28分)

(一)(16分)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牲。狸牲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狸牲无所食,饥而嗥。束氏日市肉啖之。狸牲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嗥,嗥辄得肉食。

南郭有士病鼠,急从束氏假狸牲以去。

狸牲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鬣,又磔磔然,意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士怒,推入之。狸牲怖甚,对之大嗥。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牲奋掷而出。

5、解释加点的词。(6分)

(1)举世之物咸无所好 ( ) (2)畜至百余( )

(3)急从束氏假狸牲以去( ) (4)以啖肉故( )

(5)鼠度其无他技 ( ) (6)啮其足 ( )

6、下面加点的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家东西之鼠捕且尽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狸牲无所食,饥而嗥 狸牲奋掷而出

C、急从束氏假狸牲以去 以啖肉故

D、举世之物咸无所好 久之,鼠度其无他技

7、加点的词语是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2分)

A、唯好畜狸牲 B、狸牲无所食

C、日市肉啖之 D、狸牲怖甚

8、狸牲失去捕鼠本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9、读了这则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

(二)(12分)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0、解释加点的词。(4分)

A、邻舍有烛而不逮( ) B、邑人大姓 ( )

C、主人怪而问衡 ( ) D、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

11、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2分)

A、匡衡勤学而无烛 B、邻舍有烛而不逮

C、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D、学而时习之

12、下列句中“以”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2分)

A.以书映光而读之 B.资给以书

C.非学无以致疑 D.以此戒之

13、读了这则故事以后你有何感想?请把它写出来。(30字左右)(2分)

14、关于古人勤学的典故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请你至少再写出两个来。(2分)

A 基础储备卷

1、(1)huáng(2)pèi(3)chí(4)yí(5)chù(6)kān(7)xī(8)suì 2、(1)清凉(2)向远处游去(3)形容迅速之状(4)没有别人(5)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6)长时间的停留 3、(1)课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2)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 清冽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犬牙差互 4、(1)本文对小石潭美好的自然景色作了精细入微的描写,形态逼真,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短短两百多字,从潭上写到潭中,从近景写到远景,把声音、颜色、形状、动静各方面都写到了,最后还说“不可知其源”,给人留下想像的余地;其中刻画潭中游鱼一段,尤为传神最是精彩。 (2)文中写小石潭,不是单纯写景,字里行间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感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不但写出了小石潭周围景物的幽静,也抒发了作者的抑郁忧伤之情。 (3)最大特点是:幽静。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5、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县(现在山西省永济县)人,人称“柳河东”。晚年被贬为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唐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主要收在《柳河东集》里。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

B 综合提升卷

1、(1)méng,蒙蔽;měng内蒙古(2)cēn,参差;cān参加(3)chā,差强人意;chāi差使(4)lè,欢乐;yuè音乐 2、(1)听到(2)砍伐(3)特别(4)表示数量的约略估计(5)都;依托(6)一直照到水底(7)离开 3、(1)喜欢;逗乐(2)大约;能够(3)于是;才(4)而,连词;因为 4、(1)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2)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3)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4)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令人感到悲哀。 5、(1)而成为;认为 (2)靠近;距离不远(3)停留;居住、居室 6、柳河东(柳柳州);《永州八记》;韩愈;古文运动 7、水、石、树、鱼;水中之鱼 8、鱼的神态;水的清澈 9、(1)描写游鱼:“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2)描写小溪岸势:“斗折蛇行”,写出溪流的曲折,突出其岸势特点。 10、因为这几句话既概括了小石潭环境清幽的特点,又浸透了作者凄苦

[1] [2] 下一页


《21 小石潭记 习题集【原创】》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