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知识扩展高二语文知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论阅读教学中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论阅读教学中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

11-01 11:56:30 | 浏览次数: 70018 次 | 栏目:高二语文知识
标签:高二语文知识,http://www.manfen6.com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论阅读教学中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

  2、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多留给学生一些联想想象和探究讨论的时空:

    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活动无论多么抽象,都只能来源于对个别事物的多次感知,并从对个别事物的感知中概括出它们共同的本质特征和规律。也就是说,在实施多元解读时,教师应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体,多留给学生一些联想想象和探究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允许学生有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不讽刺挖苦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在于指导学生自己去品读,鼓励他们充分交流思想,发表见解。教师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在充分注意到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调整、充实学生的认知结构,开阔他们的阅读视野和思维视野。而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结构有时是不尽相同的,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留给学生一些自主空间去合作探究,以期达到每个学生认知结构最大程度的调整和充实。例如在课堂中,我就让学生对鲁迅《祝福》的多重主题进行探究以及对祥林嫂、鲁四老爷的形象再认识。同学们在阅读探讨后,认为《祝福》的主题除了“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外,还批判了我国国民冷漠麻木的“看客心态”,同时也批判了旧社会农村社会的封闭落后和愚昧迷信;认为祥林嫂勤劳质朴,对其不幸的命运深表同情,对其面对恶势力的反抗精神和面对悲惨遭遇的坚强性格表示赞赏,但又对其轻信盲从表示惋惜;对鲁四老爷的分析也摒弃了阶级论的束缚,认为他照付工钱,并未剥削压榨和虐待祥林嫂,他只是一个更冷漠自私的看客罢了,祥林嫂的死也不是由他一手造成的。这样的多元解读就紧跟了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解放,就比教参的定论全面深刻多了。

  3、让学生获得直接的个性体验和成功感: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绩效的肯定或否定的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和积极参与的意识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也就是说,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能自圆其说,教师都应及时选择恰当的肯定性评价语言进行鼓励和赞许。特别是当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独到的见解时,用“你真会动脑筋”、“回答太精彩了”、“见解很独到”等予以肯定和鼓励;当学生回答问题特别成功时,用惊喜甚至是赞叹的语气予以肯定,或者叫全班同学自觉用掌声来回应等等。这样,学生有了思考和回答问题的个体体验和成就感,见解就多了,回答问题的胆子也大了,就会更有效的对文学作品进行全面的思考和认识。即使有时理解错误,也没有什么关系。例如余秋雨谈到他少时读李白诗《朝发白帝城》中的“白帝”,误把“白帝城”当成了高居云端的仙人,却带给童年的他更有趣味的联想和想象。学生在读戴望舒的诗《雨巷》时,很多同学认为是一首爱情诗,表达了爱情追求无着的怅惘和忧愁之情,我当即作了肯定和鼓励,并说很多选本和朗诵磁带都持这种观点。也有同学知人论世,联系时代背景和诗人经历思想,并引古人“香草美人以喻君子”的比德说,提出这是一首述志诗,充分地抒写了诗人痴迷地追求人生理想而不能实现的忧愁之情。全班同学立即鼓掌肯定,我立即赞扬了他的思考深度,并高度肯定了他的理论分析和论证方法。学生得到了思考探究的成功感,在语文课上甚至在平时都更加习惯于多角度、多方面的思考和分析问题了。

  4、珍惜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思维,注意调控学生思维的“流向”:

    多元解读旨在对作品作出有种种不同的理解,但这种种理解都具有合理性,甚至会有些新颖、独特、深刻的理解。如《祝福》中祥林嫂再到鲁家后,四婶不让她参加祭祀活动,实质上是剥夺了祥林嫂的劳动权和平等权,祥林嫂主动去捐门槛是要争取劳动权和平等权。对诸如此类的解读,教师则应站在更高的管理层面,给学生思维以恰当的“规范”。因为每个学生的认知结构都是不尽相同的,因而我们在教学中不仅应当允许不同见解的合理存在,而且需十分地珍惜学生的这种发散性的创造思维。文学的多义性和丰富性正是文学的生命所在,而这一多义性和丰富性又是由人的丰富多样决定的,由人的丰富多样的认知结构决定的。正因为如此,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是为了考试时答案的“保险”,而追求或是强求所谓认识的“统一”那实在是教育的悲哀。所以,在教学中,既要十分珍惜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要注意调控学生思维的“流向”。

   ⑴ 及时把学生的思路和思维引入正轨。在进行多元解读时,其思维的过程常常突破了一般的思维模式,但这不等于说思维可以处于无序的混乱状况。尽管它在思维的角度上可以不同一般,在思维的过程上可以有一些跳跃,但每一个思维环节之间又必须有它的必然性和逻辑性,尤其是结论和过程应该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可是有时候我们同学们的思维就会出现思路混乱不清、因果牵强的情况。比如,学习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有的同学对小说的主题提出质疑,认为主题是“生活的偶然事件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因为玛蒂尔德丢失项链只是偶然的,运气不好而已。应该说这是富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表现,可是让他陈述理由时,他却只是说,这是某篇文章中的观点。这些回答,对问题的分析,对自己观点的论证,思维过程都不够正确,逻辑上有明显的漏洞,因果关系更不能成立。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地指出他们思维过程中的问题,分析有关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把他们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思路之中,但不要给出确定的答案或结果。

   ⑵ 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广博和纵深。多元解读是一种高质量的思维活动,必须有一定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但由于受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心理条件、思维方式等因素的限制,中学生的思维往往缺乏广度和深度。如学生对《装在套子里的人》里别里科夫是“悲剧人物”还是“喜剧人物”进行论争,开始就显得肤浅,这时,教师就应相机诱导,使他们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和多向发展。我就提供了鲁迅的名言“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引导学生去思考别里科夫的人生价值,于是更多的学生发现了别里科夫身上的悲剧性,看到了旧思想对人性的戕害,对人物的认识和评价又深入了一层,取得了更好的学习效果。

  5、重视多元解读经验的积累,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课文重读”、“讨论商榷”和“续写改写”等活动:

    实践表明,人们之所以能对作品“悠然心会”,既是潜在的心理默契、经验约定与阅读心理刹那的契合和表现,也是艺术惯例与接受主体的惯例经验交融积淀的结果。一个人在自己的心理图式中存储的艺术惯例和多解经验越多,多元解读作品的能量就越大,多元解读的能力就越强。因此,教师在学生学习和实践多元解读思维技能的基础上,应适时给学生作一些理论上指导和归纳,使他们掌握相关的思维法则,学会多角度、多层面地解读文本。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当地设计“课文重读”、“讨论商榷”和“续写改写”等活动,并列举出典型案例,让学生在多元解读的实践中积累经验、方法和技巧等。读书,甚至读那些曾经读过的佳作,也可以让我们“常读常新”,不断丰富自我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如毕淑敏的一篇散文《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讲述了她在不同的年龄三读《海的女儿》的故事,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每读一次都能咀嚼出新意,进入一个新的阅读境界。对于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作者从8岁读起,一直到18岁、28岁、38岁,一直到现在48岁依旧觉得动人心弦,并期待着到58岁、68岁乃至108岁还能读出它的深长意味。这种浓厚的读书兴趣,有创造,有感觉的阅读让人不由心动,同时也羡慕不已。作者似乎总能“入乎书内,出乎书外”,联系当时自己的生活、心理、个性与阅历,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作者的每次阅读,都把不同时候的我放进去,所以常读常新,亲切细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这里是“一千次阅读,就有一千个人鱼公主”,但我想,也只有像作者这般具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阅读才会有“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作者就是细细体会、领略、发掘和创造,读出了自己多元的人生感悟。再如学习《边城》,故事的结尾是: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我就请学生为翠翠设计命运,续写小说。不同的学生为翠翠设计了丰富多彩的的命运结局。一些学生出于善良美好的愿望写道,二老终于明白翠翠痴心的等待,回来与翠翠团圆了;一些同学写道,二老离开了,翠翠孤独的等待了一辈子。而有个同学写道:二老一去不复返,翠翠苦等了五年,另一个男子闯进了她的生活,翠翠为心爱的人付出了太多,也够偿还二老的情,她有选择自己幸福的权利,于是她答应了那个男子的求婚,得到了幸福美好的生活。这个续写的创意就很有现代意识,也是多元解读的一种经验成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 教学  哈姆雷特  文学作品  读者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论阅读教学中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