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课后练习初三语文课后练习《愚公移山》课时训练

《愚公移山》课时训练

11-01 11:47:52 | 浏览次数: 74218 次 | 栏目:初三语文课后练习
标签:初三语文课后练习,http://www.manfen6.com 《愚公移山》课时训练,
1、《愚公移山》选自《    》,体裁是   ,本成语故事说明             的道理。作者  ,名   ,郑国人,战国前期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2、给加粗的字注音:

    始龀( ) 穷匮( ) 厝( ) 

    万仞( ) 魁父( ) 亡以应( )

  3、解释句中加粗的词语:

   ⑴ 始一反焉( )

   ⑵ 毕力平险( )

   ⑶ 杂然相许( )

   ⑷ 河阳之北( )

   ⑸ 渤海之尾( )

   ⑹ 寒暑易节( )

  4、指出下列字的意义和用法有别于其他两句的一项:

   ⑴ 于( )

    A、直通豫南,达于汉阴。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⑵ 而( )

    A、面山而居。

    B、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C、室而谋曰。

   ⑶ 其( )

    A、其如土石何?

    B、其妻献疑曰。

    C、帝敢其诚。

  5、用原文回答问题:

   ⑴ 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

   ⑵ 愚公认为移山能够成功的理由是:

  6、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与河曲智臾说的“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毛,其如土石何?”两句话意思相近,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二、仔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直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敢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指出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甚矣,汝之不惠。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河曲智叟亡以应。

  2、为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⑴ 河曲智叟( )

    A、老人

    B、妇女

    C、男子

    D、老头

   ⑵ 汝心直固( )

    A、心里

    B、思想

    C、做法

    D、言论

   ⑶ 何苦而不平( )

    A、苦于

    B、痛苦

    C、愁

    D、怕

   ⑷ 曾不若孀妻弱子( )

    A、竟然

    B、并、乃

    C、曾经

    D、可曾

  3、选出翻译有错误的一项( )

   ⑴ 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你可太不聪明了。

   ⑵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译文: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情,害怕他不停地挖下去,报告了这件事给天帝。

   ⑶ 帝感其诚。

     译文: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⑷ 其如土石何?

     译文:又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4、对选段分析有错误的一项( )

   A、智叟和愚公之妻都对愚公移山之事提出了疑问,但愚公之妻是善意的,而智叟的话却句句充满嘲讽。

   B、愚公认为移山能够成功,是因为他看到了自然的不变和人的无穷无尽,正确地看待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

   C、智叟之所以对愚公移山采取讥讽的态度,是因为他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看到了自然的巨大力量。

   D、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5、有人说这个故事最后还是靠神仙的力量把两座大山搬走的,这样看来,愚公还是无能的,你同意吗?

  6、结合本文说说愚公精神的实质是什么?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


〖《愚公移山》答案〗

  1、列子寓言下定决心,坚持奋斗,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列子寇道

  2、chèn kuì cuò rèn fǔ wú

  3、解释句中加粗的词语:

   ⑴ 同“返”往返

   ⑵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⑶ 赞成

   ⑷ 古代称山的南面,河的北岸为“阳”

   ⑸⑹ 改变

  4、指出下列字的意义和用法有别于其他两句的一项:

   ⑴ A

   ⑵ B

   ⑶ A

  5、用原文回答问题:

   ⑴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⑵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6、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语气也不同。。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清气较轻,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但她并不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焉置土石?”智臾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得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反问语气很重,则简直是嘲笑愚公无能了。
 

二、仔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1] [2]  下一页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