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课后练习初三语文课后练习2017年初三上册语文期末试卷(有答案)

2017年初三上册语文期末试卷(有答案)

02-21 17:25:06 | 浏览次数: 44318 次 | 栏目:初三语文课后练习
标签:初三语文课后练习,http://www.manfen6.com 2017年初三上册语文期末试卷(有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九年级语文 2013.1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纸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A.污秽(huì) 隔阂(hé) 断壁残垣(yuán)

  B.恣意(zì) 剔除(tì) 妄自菲薄(fěi)

  C.自诩(xǔ) 提防(tí) 言简意赅(gāi)

  D.强迫(qiǎng) 脊梁(jǐ) 惩恶扬善(chěng)

  2.根据语境和所给字义,在下列句子横线处选填汉字,有误的是

  A.他说起话来,向来都是抑扬顿 (挫、错),韵味十足,很受学生欢迎。

  “挫”有转折的意思,“错”有“交叉着”的意思,横线上应填“挫”。

  B.科考队计划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江豚的种群数量和分布等现状进行考 (察、查)。

  “查”有“检查”的意思,“察”有“调查”和“仔细看”的意思,横线处应该填“察”。

  C.王明因家境困难,无法进行手术,在家人一 (愁、筹)莫展之时,红十字会派人送来了捐款。

  “愁”有“忧虑”的意思,“筹”有“计策、办法”的意思,横线处应填入“愁”。

  D.随着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大批农村青年进城务工,导致农村有相当一部分土地荒 (费、废)。

  “费”有“用的多”的意思,“废”有“不再使用”的意思,横线处应填“废”。

  3.下列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A.玉不琢不成器,年轻球员需要经过不断地磨炼,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球员。

  B.面对诱惑,有些人听不进别人的劝告,以致上当受骗,正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C.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对于它的传承,新世纪的大学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D.让我们扬起风帆,校准理想的罗盘,去迎接风雨,经受考验,切莫随波逐流,茫然前行。

  4.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是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此话没错。 是这所宅邸的三个主人——和珅、庆郡王永璘、恭亲王奕䜣, 宅邸所处的北京城龙脉之上的风水宝地,或者是富丽堂皇的殿堂与幽深秀丽的园

  林, 为恭王府带来了无穷魅力。

  A.不仅 或者 都 B.不仅 而且 都

  C.无论 还是 因此 D.无论 还是 都

  5.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是

  个园北大门外盐阜路的内河风光带,景色迷人。 。

  ① 登上停泊在御码头的龙舟画舫

  ② 这里还是著名的“乾隆水上游览线”的起点

  ③ 当年乾隆皇帝三下扬州,曾以天宁寺的西苑作为行宫

  ④ 沿河漫步西行千余米,清代八大刹之一的天宁寺就在这里

  ⑤ 可以领略“两堤花柳皆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十里瘦西湖风光

  A.②④③①⑤ B.④②③①⑤ C.④③②①⑤ D.②④⑤①③

  6.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是

  A.《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宋朝

  B.《范进中举》 吴敬梓 明朝

  C.《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法国

  D.《望江南》 温庭筠 唐朝

  二、填空题(共8分)

  7.默写(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

  (2)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3)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4)《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将军向宠,希望后主多向向宠咨询“营中之事”,以达到“__________ ,___________ ”的效果。

  8.名著阅读(3分)

  元末明初 创作的《水浒传》中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绰号为“_________ ”的吴用,经过周密安排,巧用计谋,使得杨志在黄泥冈丢了_________ ,这件事充分展示出吴用的神机妙算。

  三、综合性学习(共9分)

  近年来,首都市民对生态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北京市政府做出了启动京城平原造林工程的重大决策。某社区为此要开辟宣传专栏,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9. 分析下面的图表和文字材料,概括北京市平原地区森林资源的现状。(4分)

  【材料一】

  森林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重要的底色和名片,也是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发挥着改善生态环境、美化景观环境、优化居住环境、丰富人文环境、提升投资环境的显著作用。||统计数据表明,北京市全市森林覆盖率为37.6%,但是森林主体在山区,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仅为14.85%。||此外,北京平原地区森林资源按树种分布,杨树占的比例过大,占森林面积的比例达60%以上,其他树种如刺槐、侧柏、油松等所占比例还不足40%。

  【材料二】

  (数据来源:2012年2月27日《新京报》)

  现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下面文字,概括北京市延庆和怀柔两个区县平原造林的三个主要特点。(3分)

  延庆蔡家河经过半年的春季造林,植树2.3万亩,栽种乔灌木91种、125万株,形成了严密的防护屏障。一排排新栽培的树苗整齐划一,有白蜡、国槐、华山松等乔灌木,还有银杏、枫叶等彩色树种。潮白河流域怀柔段通过植树造林建设河岸绿道,增加潮白河两岸林木覆盖率,沿路种植柏树、银杏、桑树、玉兰等兼顾四季变化的阔叶、彩叶树木,使潮白河两岸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景观。

  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面是该社区宣传专栏中的一则材料,居委会王主任已经据此写好了小标题的前半句,请你续写下半句。(要求:与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2分)

  【材料】

  2012年2月,市政府颁布了《北京市平原地区造林工程总体规划纲要》。按照规划,北京市14个区县将连续五年实施平原造林,为首都带来生态、社会、经济等三方面效益。其中在生态效益方面,平原地区的森林,年固定吸收二氧化碳达150万吨,释放氧气达109万吨,而且有效吸收气体污染物,降低PM2.5值。||截止到2012年11月底,北京已完成全年平原造林25.5万亩的任务,城市森林初具规模。在未来几年,北京平原地区森林的建设步伐会进一步加快。预计到2015年,将实现平原造林100万亩,城市的生态环境将会因为植树得到很大改观。到那时,首都北京将青山环抱,森林环绕。

  上半句:落实纲要,平原造林增效益 下半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陈涉世家》(节选),完成第12-14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会天大雨 (2)等死 (3)或以为亡 (4)念鬼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翻译: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翻译:

  14.选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陈胜、吴广利用“行卜”,达到了“威众”的效果?(用原文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32分)

  (一)阅读《知识分子》,完成15-17题。(共14分)

  知识分子

  吴念真

  ①我定义的知识分子,是在一群人里面知识比大家多一点点,而且会把多的那一部分奉献给大家,那才叫知识分子。我们村庄里有一个人,他到底念过多少书我们都不知道,可是他知道很多东西。他知道矿工的许多事情,他常常坐在矿坑边看书,他看的书是《文艺春秋》,还是日文的。

  ②他会做一些让村里人感到奇怪的事情,比如在日文杂志上看到盘尼西林,就会跟人家讲这个消炎很管用。小孩子在夏天被蚊子咬,伤口烂了,晚上哇哇哭。他就去买了盘尼西林,跟大家说要交钱,又说这个不能直接用,要试验。大家不相信,就围着看他怎样实验。他往针头加一点儿水,然后注射,看皮肤有没有肿胀。最先打针的是他儿子,他儿子很疼,就大哭。大家都说会死,他说书上说不会死。那天晚上他儿子没事了,第二天所有小朋友都把裤子脱下来让他打针。

[1] [2] [3]  下一页

TAG: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