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高中语文学习高二语文辅导《锦瑟》教学实录

《锦瑟》教学实录

11-01 11:51:25 | 浏览次数: 24118 次 | 栏目:高二语文辅导
标签:高二语文辅导,http://www.manfen6.com 《锦瑟》教学实录,

  师:锦瑟这首诗有很多的解说,主要有爱情悼亡说和自伤身世说,其实这首诗在同学们的表述当中已经慢慢地把李商隐的背景说出来了看,李商隐仕途坎坷,抑郁不得志,情感的经历也异于常人,中年丧妻,他自己也在46岁抑郁而亡人生的坎坷,爱情的失意,多愁的性格,凝聚起来就成了这首锦瑟,一起来读读最后两句话(生读)

  师:这首锦瑟也因此成了中国古代诗歌上最难解的一首诗,是中国诗歌的斯芬克斯之谜所以清代诗人王士祯说“一片锦瑟解人难”(出示幻灯片内容),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也说::“义山的《锦瑟》……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到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出示幻灯片内容)好,同学们,这首诗的注解绝对不只这两种,你还想有其他的理解首先要——

  ……

  师:要想获得其他的理解,我全班同学要和我一起——

  生:读起来

  师:对,读起来,每位同学默默地读,无声地读,我们现在进入无声的读,读起来,想一想,这首诗是否还有其他新鲜的注解?别具慧心的你还能从中看到自己心中怎样新鲜神秘的“锦瑟”?(出示幻灯片内容)

  ……

  师:从无声走到有声,轻声地读继续思考(师生一起轻读)

  师:这位同学你说说看还有其他的解释吗?解释这首诗的有150多篇的文章,有许许多多解释,你还认为这首诗的主旨可能是什么?

  生:我认为……

  师:走出爱情悼亡诗,走出自伤身世诗,你觉得还有什么?

  生:还有……一种遗憾

  师:遗憾,其实就是人生的追求而不得的遗憾,是这意思吗?

  生:是

  师:你用最简单的语言告诉我们大家,而李商隐可贵就可贵在比你更具有哲理化和专业知识,对吧,而你却是最朴实的,因为我们还不能到达他的文学造诣,真的是有遗憾的,这不仅仅只有伤感,那么,我想这遗憾的背后还饱含着继续追求好,你把最后两句遗憾一下(生读)

  师:请坐,刚才一位女同学已经说了另外一种注解:政治上的失意,官场的不适你应该有自己的想法的,你能继续补充你自己的想法吗?

  一生:我觉得他还有对外部生活环境的痛恨吧

  师:哦,政治的不满,是吧?

  生:是啊幻灯片上也放映了,当时他受到了两派的挤压,不受重视,所以对外部环境有所痛恨

  师:也就是说,你认为他在说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原因是政治不清明,是吗?

  生:是啊

  师:知道吗,你的想法和我的想法是一样的在我读了庄子的逍遥游以后开始我相信这样一种说法,因为我对这个待字有了自己的想法,此情可待,我不觉得它是一个反问语气词,而是人生有所待的待,待是什么意思?依赖、凭借,你看看玉生烟要凭借日暖,珠有泪要凭借沧海月明,那么李商隐想要达到人生的一种境界,他应该享受到皇帝对他的重用,这是你我在这堂课里得到的共鸣其实,有的时候不需要解读得非常详细,你看看著名学者张中行他就说了一句话人生中的很多东西只要不求甚解,因为李商隐的这首诗他的很多的情感、很多的主旨用他名字中的一个字来解释,是哪个字?

  生:隐

  师:对,隐他把一切都隐含在这首诗歌里面,而外物出来的是他的一份情感,也是一个字,伤伤隐——李商隐(出示幻灯片)是不是?把自己的内在的悲愤和伤感慢慢地外露出来以后却隐藏了自己很深的诗歌主旨,所以,我觉得一个人的名字也许正和一个人的文风是相同的,这也是他远远超出其他诗人的一个地方,张中行就说了:古今解此诗者总不少于几十家吧,其结果自然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如重点取意境而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其实就是对这首诗最好的解释,是不是,我也相信随着时间、阅历、文学慢慢地积累,我们会对这首诗做出越来越深刻的理解,但是,我要触摸到这个晚唐才子的情感,最好的解读手段是什么?

  生:读

  师:对,读,应该是发自内心,源自灵魂的诵读(出示幻灯片)来,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再把这首诗诵读一遍,站起来,注意——伤、幻、雅、美等等,另外,还要抠,因为隐并不是很放起来的感受,所以还要有一份书生的内敛之气“锦瑟无端五十弦”预备起(生读)

  师:书合上,让我们齐读这首诗,运出丹田之气,不要轻易地发出第一个字,因此,第一个音符他需要情感的凝结,就是这个锦瑟也不是突兀而来的我请一位女同学来领读第一二句,其他同学跟上去,最后一句的时候,女同学读一遍再男同学读一遍,然后所有的同学齐读一遍(一女生领读非常动情,生齐读也非常深情)

  师:谢谢,下课。

  以上就是www.manfen6.com小编分享的《锦瑟》教学实录的全部内容,更多语文资料请到www.manfen6.com。

上一页  [1] [2] [3] 

TAG: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