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初中语文学习九年级语文辅导《我用残损的手掌》的第二次课堂实践

《我用残损的手掌》的第二次课堂实践

11-01 11:08:34 | 浏览次数: 61718 次 | 栏目:九年级语文辅导
标签:九年级语文辅导,http://www.manfen6.com 《我用残损的手掌》的第二次课堂实践,

  (生朗诵《狱中题壁》。)

  师:有一个词语读错了。

  生:“曝”应该读“pù”,而不是“bào”。

  师:请把音注上。同学们,从这两首抒情诗当中,你们又感受到了一些什么呢?

  生:读《我用残损的手掌》,在诗人的摸索中,我感受到的主要是悲;而读《我用残损的手掌》,诗人要面对死亡了,他却反而不沉重了,我却反而读出了豁达。

  师:他为什么豁达,他相信什么?

  生:相信胜利一定会到来!

  生:《手掌》那一首更为沉痛,而这一首诗中我感受到了诗人面对死亡的无所畏惧。自己的牺牲不算什么,反而如果祖国遭到外族的蹂躏这才是最痛苦的事情。这首诗的色调变化不像《我用残损的手掌》那样明显。

  师:对,这首诗歌的色调和情感都是稳定的,他至始至终表现的是什么?

  生:是一种积极明亮的情感。

  失误:抓住“稳定”一词追问是有价值的,遗憾的是没有很好的对学生的发言作出精彩的点拨和升华。此时为什么不这样说呢:对,这叫做“苟利国家生与死,岂因祸福避趋之”,全班同学都熟悉这句诗,我稍提升一下,郭丽阳的比较含混的发言的价值也就提升了。

  生:这一首诗,没有悲凉,只有激昂向上。它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和明天。

  师:同学们,如果说,诗人用残损的手掌在沦亡的大地上摸索时,诗人是在痛苦地寻觅,是在热切地希望。那么,当它依旧用他残损的手掌在监狱的墙壁上写下这首诀命诗的时候,为这残损的土地不再残损,诗人已经决定无畏地面对死亡。这诗中的呐喊,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的呐喊,是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呐喊,是我以我血溅轩辕的呐喊,是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呐喊。所以,当我们朗诵这首诗的时候,我们最应该读出的是诗人为了祖国而英勇牺牲的自豪和骄傲。来,让我们最后一次朗读这首诗。

  (生全体齐读《狱中题壁》,《五月的鲜花》音乐响起。)

  失误:唉,这是课前准备好的语言,怎么听怎么别扭。

  师:同学们,让我们最后一次凝视黑板上这张曾经灰色的中国版图。因着无数前辈痛苦地摸索和无畏的呐喊,今天,我们才有资格用红色的笔在当年灰色的版图上涂抹上骄傲和自豪。六十多年过去了,战争已经远去。今天,当我们用我们青春的手掌抚摸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的时候,我们又会写下什么样的诗篇呢?下课。

  失误:似乎还未到高潮,但是却必须结束了。“高潮”是自己强行造起来的,这堂课没有真正的高潮。


【对这堂课也不满意的N个原因】

  1、上完课了,但自己和学生都没有完全入境。不像《岳阳楼记》,师生都沉浸在诗情中久久不能出来。

  2、授课的主动权几乎全在我自己的手中,课堂自然生成的东西不多。

  3、学生表现尚可(如果没有那些莫名其妙的笑声,我会评价不一样),但我的表现不好。第一堂课,课堂结构不合理,但我是活生生的,是敏锐的。而这堂课,我设计了课堂也设计了自己,我的总体表现比较傻,不机智,失掉了自己最大的优点。

  4、因为我自己的教学基本功的欠缺,这堂课虽然可以算达到了以“朗诵”为主要教学形式的目标,但是还远远没有达到“美读”的目标。

  5、教学板块之间的过渡还生硬。

  6、诗意的理解和诗情的表达基本上还是在一个水平面上的,没有呈现渐入佳境的境界。

上一页  [1] [2] 

TAG: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