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源为本站独家资源,要求支付3个以上点数。您可以通过上传原创资源或购买点数获得浏览本资源的权限。
★详情请阅读本站首页【站务公开】的《语文新课程资源网·用户手册》。
课外拓展阅读
(一)月亮上来了。
是一轮灿烂的满月。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__________,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 了出来。大海里,闪烁着一片__________银波。沙滩上,也突然明亮起来了,一片片坐着、卧 着、走着的人影,看得清清楚楚了。呵!海滩上,居然有这么多的人在乘凉。说话声、欢笑声、唱歌声、嘻闹声,响遍了整个海滩。
月亮升得很高了。它是那么皎洁,那么[ ]。
夜已经深了。
沙滩上的人,有的躺在那软绵绵的沙滩上睡着了。有的还在谈笑。凉爽的风轻轻地[ ]着,皎洁的月光[ ]着。让这些英雄的人们,在这自由的天幕下,干净的沙滩上,海 阔天空地尽情谈笑吧,酣畅地休憩吧。
1.画横线处应填入一个恰当的比喻,从下列各项中选出两项分别填入(只填序号)。
A.火球似的 B.皱纱似的 C.银盘似的 D.鱼鳞似的
E.金盘似的 F.鱼皮似的 G.铜盆似的 H.鸡皮似的
2.从列举的各项中选出三项分别填入[ ](只填序号)。
A.闪亮 B.晶莹 C.明亮
D.吹打 E.劲吹 F.吹拂
G.照耀 H.照射 I.辐射
3.这几段文字可分为三层,能标明层次的语句是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4.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什么,下边选择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月亮是那么皎洁,那么明亮。
B.说话声、欢笑声、唱歌声、嘻闹声,响遍了整个海滩。
C.海滩上,居然有那么多的人在乘凉。
D.让这些英雄的人们,在这自由的天幕下,干净的沙滩上,海阔天空地尽情谈笑吧,酣畅地 休憩吧。
5.这段文字描写顺序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C D 2.C、F、G 3.A 月亮上来了 B.月亮开得很高了 C.夜已经深了 4.D 5. 随着时间推移,景色画面不断发生变化,寓情于景之中。
(二)搬谷人的歌谣
难道我们能够整天
搬运大麦和小麦吗?
仓库已经装得满满,
一把把谷子流出了边沿;
大船上已经装得满满,
谷子也都滚到了外面,
好像我们的心是青铜铸成!
1.“难道我们能够整天搬运大麦和小麦吗?”一句是什么问句?它在诗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2.划线诗句的深层含义是:( )
A.财主老爷们积累的财富已经太多了。
B.丰收了,财主老爷们收获的粮食太多了。
C.丰收了,财主老爷们收获的粮食多得没法运了。
D.财主老爷存的粮食太多了。
3.按照表达方式,这首诗是__________诗。
4.这首诗抒发了搬谷人( )
A.对财主老爷们的不满。
B.对受屈辱、受压迫的强烈怨愤。
C.对他们的工作不满。
D.对叫他们不停地干活不满。
【参考答案】
1.反问。强调了搬谷人多年积怨、愤怒的感情,增强了这种怨愤的语言气势 ,使感情更加强烈。 2.A. 3.抒情。 4.B.
(三)《地震中的父与子》
①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
②在混乱和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 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③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之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④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楼的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
⑤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地有孩子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挖着挖着。
⑥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请你离开。”
⑦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⑧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⑨“你是否来帮助我?”
⑩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⑾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⑿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⒀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⒁“爸爸,真的是你吗?”
⒂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⒃“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⒄“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⒅“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蹋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⒆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
⒇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来帮忙。
(21)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出来。
(22)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23)“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24)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在经历了巨大的灾难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1.在地震灾害面前年轻的父亲想到的是什么?又是怎样做的?
2.在写父亲在废墟前清理挖掘时,作者写到救火队长的阻拦、警察的劝阻,以及其他人的劝阻、绝望的表现,写这些人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文中第12段写“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 了36小时”?
4.用文中的语句回答年轻父亲为了救儿子所经受的巨大牺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6.第23段中儿子的话说明了什么?
7.你从这对了不起的父子身上学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1.救助自己的儿子,要履行自己的诺言。他独自坚持38小时挖掘找人。
2.用别人的表现衬托出父亲的执著、顽强的精神。
3.用时间的变化,突出挖掘时间之长,体现了父亲坚强的意志和对儿子的挚爱。
4.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通过这样的肖像描写,反映了父亲为救儿子战胜了巨大的困难。
5.作线索。
6.说明儿子在父亲的精神鼓舞下,更加坚定了信心。
7.父亲:坚强的意志,对儿子的真挚感情。儿子 :在危难面前不恐惧,对父亲信任,在走出危险境地时,对同学有深厚的友情。
(四)你造出黑夜,我制作了明灯
伊克巴尔
你造出黑夜,我制作了明灯,
你造出粘土,我塑成了杯盆。
你造出沙漠和丛林,
我建起花园,凿出矿井。
我能用砂砾制成玻璃,
使毒汁变成抗毒的血清。
(注:伊克巴尔:巴基斯坦文学之父,他生活在祖国倍受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时代。因此,他的诗中充满了反抗压迫,号召人民起来斗争的爱国主义思想。)
1.从主题上看,这是一首短小精悍的__________诗篇。
2.诗人在诗中大量运用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其中“你”就是指__________,“黑夜”则__________。
3.你是怎样理解“你造出黑夜,我制作了明灯”这一句的?
4.反复朗读这首小诗,体会并分析诗中包含了哪两层意思?
【参考答案】
1.爱国 2.象征 侵略者和压迫者 象征着统治和压迫 3.如果统治者给人民带来了黑夜般的灾难,那么我们要制作出明灯,把“黑夜”从我们生活中驱除出去。 4.决心和信心。即:不仅表现了人民反抗外族压迫和统治的决心,也向统治者们宣告了人民的力量,不仅能在沙漠中“建起花园,凿出矿井”,也“能用砂砾制成玻璃,使毒汁变成抗毒的血清。”
(五)
我看哪,学生腔恐怕是写文章的一种习气。这就是说,一执笔为文便摆起架子来,话不由中,有现成的话不用,故意去找些不必要的词儿作装饰。这样写出的文章总是没有多少生活气息,空空洞洞,说的多而含意少,咬言咂字而欠亲切生动。写这样文章的人总以为把“众所周知”“然而所以”一用上便有了文学味道。事实上,好文章不仗着空洞的修词来支持,而必须有生活气息,亲切动人。我们要丢掉这个架子这个不好的习气。别以为文章是由一些陈词烂调组成的,也别以为文章是平空想出来的。必须言之有物。也就是有生活。有生活就不说空话,不用陈词烂调。青年们的生活经验较少,但不能说一点生活经验也没有。那么,便该老老实实,有多少说多少,说得真切生动。不要知道一点,而想写出一大车来。知道一点,( )能深入,( )能写出好文章来。就怕摆起架子,先拿一些动听的词儿装饰门面,以为一用上“伟大”,文章也便伟大。没有那个事。
1. 选段中两处( )能填人的关联词语恰当的是( )。
A.不但……而且 B.若……也
C.如果……就 D.即使……也
2. 以上文字中有三处出现了错别字,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3. 运用语文知识,分析下面句子中的加红词能否换成括号中的词,并简述理由。
我们要丢掉这个架子,这个不好的习气(习惯)。
4. 本段文字中点明论述中心的一句话是(请摘录原文):
5 用简明语言写出本段文字的论证思路。
【参考答案】
1. B 2. 话不由中——衷 陈词烂调——滥 平空——凭 3. 不能,因为“习气”是个贬义词,用这个词在这里表现出作者对“学生腔”持一种批评、厌弃的态度,符合文章意思,而“习惯”是中性词,不能表达出作者鲜明的态度,在这里用不好。 4.我看哪,学生腔恐怕是写文章的一种习气。 5. 开头一句先点明“学生腔”是一种习气,(提出问题),中间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学生腔”的害处(分析问题),最后向青年人提出忠告,(解决问题)。
(六)《学会认输》
学会认输是什么?一个人如果听惯了这些词汇:不屈不挠,百折不回,坚定不移,前仆后继,永不言悔……那么,他需要学会认输。
学会认输,就是知道自己在摸到一张臭牌时,不要再希望这一盘是赢家。只有傻子才在手气不好的时候,对自己手上的一把臭牌说,咱们只要努力就一定会胜利。当然,大多数的人在摸到臭牌的时候会对自己说,这一盘输定了,别管它了,抽口烟歇口气,下回再来。在打牌时如此明智,在生活中却不放弃手上的“臭牌”。想想看,你手上是不是还捏着一张,舍不得丢掉?
学会认输,就是在陷进泥塘里的时候,知道及时地爬起来,远远地离开那个泥塘。有人说,这个谁不会呀?不会的人多了。那个泥塘也许是个“国营单位”,那个泥塘也许是个投资项目,那个泥塘也许是个三角和多角恋爱,那个泥塘也许是个当作家的梦。有的人在这样的泥塘里是怎样想的?他会想,让人家看见我一身的污泥多难为情呀。也会想,也许这不是个泥塘是个宝坑呢。还会想,泥塘就是泥塘,我认了,只要我不说,没有人知道。甚至会想,就是泥塘也没关系,我是一朵荷花,婷婷玉立,出污泥而不染也!
学会认输,就是在被狗咬了一口时,不去下决心也要咬狗一口,就是在被蚊子咬一口以后,不要到蚊子法庭去讨公道。你会说,这有什么不懂,又不是傻子,不过在现实生活中,被另一类狗咬以后,很难做到不去跟狗较劲。至少我们常见到这样的人,他不承认现实中有“蚊人”和“走狗”,他永远在抱怨蚊子的可耻和狗的卑鄙,到处像蚊子一样地与蚊子喋喋不休,并且总是张口就一句“狗日的,气死我了……”来证明他正与狗在讲理。
学会认输,就是上错了公共汽车时,及时地下来,另外坐一辆车。只是人们这样的行为,一旦不是在公共汽车上出现,自己就不太愿意下车了。比方说,如果是一个婚姻,如果是写一个剧本,如果是从事一个发明。难。于是你努力向售票员证明是他的错,是他没有阻止你登上汽车。于是你就努力说服司机改变行车路线,要教育他跟着你的正确路线前进。于是你就下决心消灭这辆汽车,因为消灭一个错误也是件伟大的事业。于是你就坚持坐到底,因为在九百九十九次失败后也许就是最后的成功。
……人生道路上,我们常常被高昂而光彩的语汇弄昏了头,以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精神坚持死不服输,从而输掉了自己!学会认输应该是最基本的生活常识,臭牌教过我们,泥塘教过我们,蚊子和狗也教过我们,只是我们一离开这些老师,就不愿从上错了的那辆车上走下来,也真奇怪了。
1.阅读全文后,你认为题目“学会认输”的意思是什么?
2.文章开头一段画线的词语,与本文的中心意思是否矛盾?为什么?
3.第二自然段中所说的“手中的臭牌”是指什么?
4.文章说,在摸到一张“臭牌”时,两种人的不同态度分别是什么?
5.请说说第三自然段“泥塘”的含意。
6.作者在第四自然段中用“蚊子”和“狗”来比喻什么样的人?
7.明明是上错了车,还要找种种借口,作种种无谓的努力,这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8.你认为不能认输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是什么呢?
9.作者为什么称“臭牌”、“泥塘”和“狗”为“老师”呢?
【参考答案】
1. 承认失败,总结失败的教训,找到正确的方向,重新再来。
2. 不矛盾。这些词语都是鼓励人们勇敢奋斗的,但非都并不意味着明知道是错的,也一味蛮干下去。
3. 工作与生活中的错误、失误。
4. 一种人怀着侥幸:也许会成功;另一种人则是承认失误,改变计划,从头再来。
5. 陷入死地的环境。
6. 并非正当的竞争者。
7. 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把错误推给别人。
8. 主观原因是自己思想上的认识,不肯承认错误,不承认失败,客观的原因是被社会大环境所左右,因为勇敢的承认错误,也需要一种社会风气。
9. 从事物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会使自己的经验更丰富,能力更增强,才干更提高,会更好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