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manfen6.com——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资源仓库
002 2005年10月2日12:34:53
时间(100分钟) 分值(100分)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给加点字注音:(3分)
拈轻怕重( ) 诞生( ) 契约( )
鄙薄( )( ) 弄巧成( )
2.将下列各组词语中的错别字改过来。(5分)
A、弄巧成绌 拈轻怕重 头头是道 循规蹈矩 改
B、麻木不仁 以讹传讹 见议思迁 一劳永逸 改
C、如试重负 约定俗成 娓娓动听 精益求精 改
D、疲惫不堪 漠不关心 悲天悯人 适得其返 改
3.填空。(2分)
⑴读议论文,要理清文章的三要素: 、 、 。
⑵《谈语言》作者是 ,《最苦与最乐》作者是 。
4.下列对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见异思迁(迁:变动) 鄙薄(鄙薄:轻视)
B、不假思考(假:凭借,通过) 七月流火(流:流动,形容非常多)
C、摞得高(摞:重叠地往上放) 亲躬(亲躬:亲自做)
D、如释重负(释:放下) 失意(失意:不得志)
5.请指出下列语段的表达方式。(4分)
(1)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 )
(2)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 )
(3)据一九五七年调查统计,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为百分之二十二,水土流失面积36.38万平方千米,占流域总面积的20.2%。( )
(4)江南的山,玲珑秀丽,树木亦青葱可爱。( )
6.结合全句的意思,用比喻句替换下列句子中画线的部分。(4分)
(1)这姑娘穿着一件藕色单衫,立在晚风中,衬着碧波绿叶,显得格外文雅高洁。
改为比喻句:
(2)今儿个也不知是怎么了,水管子上了冻,我跟詹阿姨说,她那么个热心的人,忽然就变得冷冷冰冰起来,根本不答理我……
改为比喻句:
7.某君去拜访一位工作繁忙的朋友,进门时告诫自己稍坐片刻就走,以免影响人家工作。可是没想到谈兴越来越浓,竟然坐了很长时间。主人有心辞客,又不便直说,于是乘某君说话的间隙,客气地说:“茶凉了,再换点吧?”某君听后急忙告辞。(2分)
朋友的言外之意是: 。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15分)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1.本段的论点是什么?(2分)
2.本段突出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并分析其作用。(2分)
3.请找出本段使用的成语,最少两个,并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
4.“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中“这种”指什么?(2分)
5.“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是一个 句式,有怎样的表达作用?(2分)
6.这段中提到白求恩,换了三种不同的称呼:白求恩、白求恩医生、白求恩同志。请问:将三个词的顺序调换或改为同一称呼,好不好?为什么?(2分)
7.你认为现在还有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吗?为什么?(3分)
(二)(13分)
①在当今世界篮球运动的峰巅上巍然屹立着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就是世界篮坛的天皇巨星——迈克尔·乔丹。不说他六次蝉联NBA总冠军的辉煌,不说他率领芝加哥公牛队叱咤篮坛的英姿,单说他以39岁的“高龄”复出篮坛,就带领华盛顿奇才队在2002年NBA常规赛上取得11场连胜的豪勇,就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了……赛后,有记者请他谈谈感受,他认真地说:“打好每一场比赛,攻进每一个球,永不服输,永不言败。”
② 正是因为“不服输”,才使乔丹练就了一身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绝技,才使得乔丹受到了世界上数不清的球迷的崇拜,才使得乔丹成为勇敢坚毅的象征。我要赞美这种可贵的“不服输”精神。
③其实,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集体,甚至是一个国家都要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
④所谓“不服输”的精神其实就是一种不断进取、不断超越、永不言败的精神。一个人不服输,才能使这个人成为生活的强者;一个企业不服输,才能使企业兴旺发达;一个国家不服输,才能使国家繁荣昌盛。
⑤贝多芬在遭受耳聋和失恋的打击之后,发出了这样的怒吼:“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我决不服输。”贝多芬后来成为一代音乐大师,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不是偶然的,是和他的“不服输”分不开的。“海尔”集团曾是名不见经传的亏损企业,后来一跃成为国际知名品牌,也不是偶然的,其总裁张瑞敏先生曾说:“我们‘海尔’公司每一次进步,每一次腾飞都是在国内国际市场逼迫下用‘不服输’的精神打拼出来的。”何等发人深省!2001年中国足球挺进世界杯,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加入WrO这一次次举世瞩目的进步,不都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不服输”精神的最好体现吗?
⑥当然“螳臂挡车”的故事也不能忘记:一只小小的螳螂再不服输,再顽强也难以抵挡住车子的前进。作为一个不服输者首先要有不服输的条件:实力、勇气和执着。要知难而上,与时俱进。至于口出狂言却腹中空空,好高骛远却不见行动,其实是与“不服输”精神相违背的。
⑦朋友们,生活赐予我们青春这笔巨大的财富,因此,我们更应发扬乔丹“不服输”的精神,去奋斗,去拼搏,去弹奏生命铿锵豪迈的乐章。
1.给下面的字注音。(2分)
叱咤( ) 铿锵( )
2.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3.选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分)
4.选文第⑤段中的三个事例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2分)
5.选文第⑥段是否显得多余?为什么?(2分)
6.为选文第②段的横线处选择恰当的句子,并说明理由。(2分)
A、好一个不言败!好一股不服输的精神。
B、永不言败好。永不服输的精神好。
7.请你根据平时的积累,写出两条能证明中心论点的名言警句或一个名人故事。(任选其一)(3分)
(三)题目: (12分)
①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都又改变了主意, 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②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到,不然真掉进了火坑。
⑧去北京的人想,还是工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我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
④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的票,去上海的得到了北京的票。
⑤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⑥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带路可以赚钱,看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可以赚钱。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都可以赚钱。
⑦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第二天,他在建筑上地装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 向不见泥土而又爱花的工海人兜售。 当天他在城郊间往返六次,净赚了五个元钱。一年后,凭“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
⑧在常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一个新的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招牌较黑,一打听才知道是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的结果。抱立即抓住这一空当,买了人宇梯、水桶和抹布,办起一个小型清洗公司,专门负责擦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个打工仔,业务已由上海发展到杭州和南京。
⑨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在北京车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因为五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车票。
1.整体感知:
(1)请选择最恰当的一项作为小说的标题( )(1分)
A.偶遇 B.换票的悲剧 C.换票 D.成功与失败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2分)
2.小说描写了两个打工者的两次相遇,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2分)
第一次相遇:
第二次相遇:
3.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两个人的性格特点。(2分)
成功者:
拾破烂的人:
4.品读小说⑥至⑧段,写出自己的感悟。(2分)
5.问题探究:假如当初两个打工者没有“换票”,小说的结局又会怎样呢?为什么?(3分)
三、文言文阅读(8分)
郢人燕说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韩非子》)
1.解释下面加点词。(6分)
①夜书,火不明( ) ②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
③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 ) ④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
⑤云而过书"举烛"( ) ⑥燕相白王( )
2.说说读了这则寓言你的感想。(2分)
四、作文(30分)
根据所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决定胜负的铜钱
这是禅宗里的一个故事。古代有一位智勇双全的将军,一次,他率军对敌,但双方兵力悬殊,他的全部人马只及对方十分之一,因此众将士有点信心不足。这位将军就到一座庙里求神问卜,然后,他取出一枚铜钱,当着众将士说:“胜负在天,就让神灵决定我们的命运吧!如果铜钱落地后正面朝上,神将保佑我们战无不胜;如果正面朝下,是神让我们失败,我们只有听天由命。”说着,将军轻轻向上一抛,铜钱落地,正面朝上,顿时全军欣然。接着将军又抛了一次,还是正面向上。这样,将士们欢腾雀跃,士气大振,终于获得全胜。凯旋后,将士们纷纷提出要感谢神灵的保佑。这时,将军才拿出铜钱让大家看,原来,这枚铜钱的两面都是正面。众位将士这才恍然大悟,保佑他们获胜的不是神灵,而是自己。
提示:
⑴可以论证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气可鼓,不可泄。
⑵可以论证关键时刻巧妙机智地进行鼓舞激励的重要作用。
⑶可以论证充满信心,振奋精神,就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
一、1.nian dan qi bi bo 拙 2. A绌改拙 年改拈 B风改见 C试改释 D返改反3.⑴论点、论据、论证⑵王力 梁启超4.B 5.叙述 议论、描写 叙述 描写6.(1)晚风轻拂,她象亭亭玉立的荷花,显得格外文雅高洁。(2) 忽然象那上了冻的管子一样,冷冰冰的7.朋友的言外之意是:你坐的时间实在太长了。
二、(一)1.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2.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手法,将白求恩同志与“不少的人”的情况相比较。白求恩: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毫不利己;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专门利人。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担子挑轻的,光替自己打算,喜欢自吹;对同志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从对工作、对人民两个角度进行比较)。这样一比较,一正一反,褒贬分明,批评中肯。通过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显得更加突出,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的现实意义和迫切性。3. “拈轻怕重”、“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是个人主义思想的生动写实,使语言简洁凝练。4. “这种”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5.双重否定句,加强了语气,体现人们对白求恩的崇敬之情。6.不好,这三个称呼体现了对白求恩崇敬之情的逐渐递增。7.有必要,理由自述。
(二)1.chìchà kēngjiāng2. 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集体,甚至是一个国家都要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3.摆事实、讲道理4.不能,因为这样事例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5.不多余,讲了不服输精神的现实基础。6.A 7.略。
(三)1.(1)C (2)小说叙述了两个外出打工者不同的经历和两次相遇的故事。 2.(1)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埋下伏笔(作铺垫)。(2)通过鲜明对比,使小说情节富有戏剧性,给人以深刻的教益。3.(1)精明能干,勤劳务实,积极进取。(2)愚钝无能,目光短浅,不思进取。 4.生活中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发现机遇,还要善于把握机遇。5.结局不会改变(与换票的结果一样)。因为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决定了两个人不同的命运。
三、1.①光线暗。②光明。③表定语后置。④表判断,兼停顿。⑤误。⑥告诉。2.①不可穿凿附会,曲解愿意。②能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有何不可?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