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试卷中心语文试卷初二语文试卷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习题集【原创】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习题集【原创】

05-21 03:54:21 | 浏览次数: 65518 次 | 栏目:初二语文试卷
标签:初中语文试卷分析,http://www.manfen6.com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习题集【原创】,

www.manfen6.com——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的资源仓库

课文探究

1.指出加点词语在句中的读音和意义。

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注音: 意义:

2.雨果在这封信中,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行为持怎样的态度?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3.布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是雨果却没有被侵略者所利用,反而对这些强盗们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这说明了什么?

4.雨果在文章中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他是根据哪些特点做出这样判断的?

5.“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了欧洲。”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阅读拓展

桥畔的老人

海明威

一个满身尘土,戴着一副钢边眼镜的老人坐在桥畔。

这是一座浮桥。桥上车水人流,汽车、卡车、男人、女人,还有小孩,蜂拥地渡过河去。一辆辆骡拉车靠着士兵推转轮辐,在浮桥陡岸上摇摇晃晃地爬动着;一辆辆的卡车嘎嘎嘎地擦过人群,向前奔驰。农民们在没脚踝子的尘土中跌跌撞撞地走着。而这个老人却一直坐在那里,木然不动。他已经筋疲力尽,无法再迈动脚步了。

我的差使是过桥了解桥头周围的情况和摸清敌人的动向。这项差事完成以后,我又回到了桥畔。这时,桥上的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寥寥无几;而这个老头还是坐在那里。

“你是哪里来的?”我上去问他。

“从桑·卡洛斯来的。”他说时,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桑·卡洛斯是他的家乡,所以一提到家乡的名字,他感到快慰,露出了笑容。

“我一直在照管些家畜。”他解释着。

“喔。”我喔了一下,对他这句话似懂非懂。

“是呀,”他继续说,“你要知道,我在那里一直照管些家畜。我是最后一个离开桑·卡洛斯的呐。”

他看上去既不像放牧的,也不像管家畜的。我看了看他那满是尘土的黑衣服,看了看他那满面泥灰的脸颊和他那副钢边眼镜,问他:

“是些什么家畜呀?”

“好几种,”他一边说一边摇着头,“没有办法,我是不得不和他们分开的。”

我注视着这座浮桥和这块看上去像是非洲土地的埃布罗三角洲,心里揣摩着还有多久敌人会出现在眼前,也一直留神地听着是否有不测事件发生的联络信号声;而这个老头仍然坐在那里。

“是些什么家畜呀?”我又问他。“共有三头家畜,”他解释道,“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一定得和它们分开吗?”

“是呀,因为炮火呀!队长通知我离开,因为炮火呀!”

“你没有家吗?”我问的时候,举眼望着浮桥的尽头,现在只有最后几辆车子正沿着河岸的下坡,疾驰而去。

“我没有家,”他回答说,“我只有我刚才说过的那些家畜。当然,那只猫没有问题,它会照管它自己的,但不知道其他的牲畜会怎样呢。”

“你的政见怎样?”我问他。

“我毫无政见,”他说,“我今年76岁,刚才走了12公里,现在已经寸步难行了呀。”

“这里可不是歇脚的好地方,”我说,“要是你还能走走的话,你就到去托尔萨的叉路口公路上,那里有些卡车。”

“我等会儿再去。这些卡车往哪里去呀?”

“朝巴塞罗那方向去的。”我告诉他。

“那个方向我没有熟人,”他说,“谢谢你,非常谢谢你。”

他憔容满面,目光滞呆地望了望我,似乎要和谁分担他内心的焦虑似的,然后说,“那只猫没有问题,我心中有数,不必为它担心。但是另外这几只,你看它们会怎样呢?”

1.请你简要分析概括小说开头两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2.在这篇小说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我们可以看出这位老人是怎样的性格特征?

3.“没有办法,我是不得不和它们分开”,这句话反映了老人怎样的情感?

4.“我一直在照管些家畜”,这个意思的句子两次在文中出现,作用是什么?

5.请你把这篇小说的主题概括出来。

资料网站

关于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经过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清咸丰六年(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进犯广州,挑起这场战争,次年英法组成联军,12月攻陷广州。1858年5月英法舰队在俄美支持下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清政府派桂良、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赴天津谈判,6月分别与俄、美、英、法四国代表签订了《天津条约》,11月又在上海签订中英、中法、中美通商章程。沙俄趁机于5月间用武力迫签《中俄瑷珲条约》,割去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大片领土。1859年英、法、美借口换约又派军北上,6月攻占大沽炮台。清军奋勇抗击,重创英法舰队。1860年英法再组联军,扩大战争。8月英法联军由北塘登陆,攻陷大沽,进占天津,9月在通州(金属北京市)八里桥击败清军后,直攻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遗留恭亲王奕訢媾和。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后奕訢分别与英法代表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和批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沙俄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帝国主义的蛮横侵略与清朝封建统治者的妥协投降,使中国继鸦片战争之后又一次大量丧失领土和主权。

( 摘自《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课文探究 1.Jīnghài chénxī piējiàn 又吃惊又害怕; 早晨的阳光; 短时间地大略地看见。 2. 他深切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愤怒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3.说明雨果是一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名族主义情绪,他代表了人类的良知,是非分明,爱憎分明。4.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由以上三点雨果才称圆明园为“世界奇迹”。5.这句话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方法,对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暴行、对英法联军毁坏中国圆明园的暴行给与了极大的讽刺和抨击,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阅读拓展 1.通过这两段环境描写,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映了老人的孤苦无依,暗示了战争的罪恶。2.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爱护动物,反对战争,热爱和平。3.对家乡对动物的留恋,对战争的厌恶。4.表现出老人在失去最后慰藉的动物时,他的心情是那样的悲痛与绝望。5. 这篇短篇小说,通过朴实无华的文字,烘托出了一个孤身老人在战火纷飞、人们竞相逃命时所特有的内心世界,从而揭示了战争的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