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试卷中心语文试卷初一语文试卷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达标测验题【特约套卷】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达标测验题【特约套卷】

10-20 13:36:59 | 浏览次数: 11318 次 | 栏目:初一语文试卷
标签:初中语文试卷分析,http://www.manfen6.com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达标测验题【特约套卷】,

(90分钟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归省(xĭng)闭塞(sāi)   参差(cī)  星宿(sù)

B.撺掇(cuān)  漂渺(miăo)   蕴藻(yùn)  叱咤(zhà)

C.羁绊(jī)    惬意(qiè)    嗔视(chēn) 颦蹙(cù)

D.亢奋(kàng)  冗杂(rŏng)   戛然(jiá)  晦暗(huì)

2.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并将正确字写在括号内。(4分)

A.装模作样    大彻大悟   变换多姿   浑身解数(   )

B.振做精神    叹为观止   胸有成竹   低回婉转(   )

C.破口大骂    嘎然而止   本色当行   惊鸿一瞥(   )

D.不识好歹    参差不齐    叱咤风云   尽态极研(   )

3.下列词语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墨画在中国画中是很高贵的一种画法。故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

B.一段一段的舞蹈表演过(小妹妹拉达,有时单独舞蹈,有时和姐姐配合……)

C.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

D.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4.根据提示,写出诗文的上句或下句。(4分)

(1)秩秩斯干,              。(《诗经·斯干》)

(2)              ,花鬘斗薮龙蛇动。(白居易《新乐府·骠国乐》)

(3)              ,无所不有。(林嗣环《口技》)

(4)              ,黄梅时节家家雨。(南宋·赵师秀《约客》)

5.对本单元课文主旨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社戏》一文不仅仅写地方戏曲方面的内容,更主要地是反映了孩子们天真可爱的童年生活,表现了“我”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

B.《安塞腰鼓》不仅写出了腰鼓这种民间舞蹈给人的震撼,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C.《竹影》的内容主要写绘画艺术,说明中国画的艺术特点。

D.《观舞记》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印度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也让我们感受到中印人民的友谊。

6.文学常识填空。(6分)

(1)鲁迅先生依据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创作的       (体裁)《社戏》,描写了江南水乡的景色和风俗人情,其中                      等情节写得生动精彩,富有生活气息。

(2)著名现代女作家     的《观舞记》大量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来描绘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称之为“             ”。

(3)口技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    朝初年进士林嗣环在《口技》一文里表现口技人技艺的高超,主要从“屏障中的声响”、“           ”、“           ”三方面着力,生动地描绘了一场口技表演。

7.填在文段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得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中国画自古便有一条“计白当黑”的准则。            ,显示的是一种静默的力量,一种空白的丰满。尤其在水墨画中,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胸襟、人品。

①表示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音乐境界

②就像音乐中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③“计白当黑”被运用得出神入化

④作者运用“计白当黑”出神入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假如你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志愿者,请你向来宾解说下面这则广告的含义。(5分)

盛会、机会、互惠——中国—东盟博览会

解说: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

[] “马的确难画,竹有什么难画呢?照我们现在这种描法,岂不很容易又很好看吗?”“容易固然容易;但是这么‘依样画葫芦’,终究缺乏画意,不过好玩罢了。画竹不是照真竹一样描,须经过选择和布置,画家选择竹的最好看的姿态,巧妙地布置在纸上,然后成为竹的名画,这选择和布置很困难,并不比画马容易。画马的困难在于马本身上,画竹的困难在于竹叶的结合上,粗看竹画,好像只是墨笔的乱撇,其实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都要讲究。所以在中国画法上,竹是一专门部分。平生专门研究画竹的画家也有。”

“竹为什么不用绿颜料来画,而常用墨笔来画呢?用绿颜料撇竹叶,不更像吗?”“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符号只要用墨笔就够了,原来墨是很好的一种颜料,它是红黄蓝三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故墨画中看似只有一色,其实包罗三原色,即包罗世界上所有的颜色。故墨画在中国画中是很高贵的一种画法。故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倘然用了绿颜料,就因为太像实物,反而失却神气。所以中国画家不喜欢用绿颜料画竹;反之,却喜欢用与绿相反的红色来画竹。这叫做‘朱竹’,是用笔蘸了朱砂来撇的。你想,世界上哪有红色的竹?但这时候画家所描的,实在已经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种美的姿势,一种活的神气,所以不妨用红色来描。”爸爸说到这里,丢了手中的木炭,立起身来结束说:“中国画大都如此。我们对中国画应该都取这样的看法。”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①耳,而节叶具②焉。自蜩蝮蛇蚹③,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④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⑤,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⑥,少纵则逝矣。与可⑦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注①萌:芽。②具:具备。③蜩蝮蛇蚹:这里形容竹初生时的状态。④为:做,画的意思。⑤振笔直遂:挥动画笔,一气画成。⑥兔起鹘落:鹘,一种猛禽。兔子一出现,鹘就冲下来捕捉它。⑦与可:文与可,善画竹,北宋有名的画家。

1.乙文中包含了两个成语,请写出一个,并解释它的意思。(3分)

2.乙文中作者明确指出了一般人画竹的毛病,这些毛病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不得超过12个字)(3分)

3.甲文第1段中也有一个俗语表达了相似的意思,这个俗语是什么?(3分)

4.对甲、乙两文意思理解并分析正确的项是(有几项选几项)(   )。(3分)

A.甲文主旨在于揭示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差异。乙文主旨在于揭示手不能画出胸中之竹的原因。

B.甲文强调了画竹时要讲究用笔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结合的形体。乙文强调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方能振笔直遂

C.甲文阐明了用笔与用墨的道理。乙文主张画竹先要静观默察,烂熟于心,才能一气呵成。

D.甲文批评了孩子们用木炭画竹是一种幼稚可笑的儿戏。乙文批评了一般人画竹不重视成竹于胸中的毛病。

E.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只要能表现出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