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人格.人文

10-18 14:09:20 | 浏览次数: 26518 次 | 栏目:师德师风建设总结
标签:师德师风建设,http://www.manfen6.com 人性.人格.人文,

----优质德育研究思考

以德育为灵魂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促发了我们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层思考。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诸如“张扬个性,是不是就可以为所欲为,我行我素”;“师生平等,是否不再师生有别”;“德育工作如何走出光靠说教的窠臼”等困扰。为此,我们学校德育组近年来,就与德育相关的人性,人格,人文等几个关键词,进行探究,并在探究中逐步形成了高扬人性,敬畏人格,崇尚人文的德育理念。

一、高扬人性的德育

在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们学校十分强调张扬个性,目的是让孩子的智慧得到最有效的激活,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然而,有人提出:“张扬个性,是不是就可以为所欲为,我行我素”。这显然是对人的个性的误读。

人的个性,即人性。人性既具有共通性,又充满独特性和差异性,是多样性与独特性的“共在”。任何人首先是人,即具有人的共性;任何具体的人,又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个性。所谓个性,是指具体的人有别于他人的,与众不同的特性。

我们在教育工作中,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首先要承认个性,尊重个性,让不同个体都能扬长避短;让不同个体个性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张扬与发展。

但是,人又是社会的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德育工作者,在育人工作中,既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的孩子个性获得充分张扬,又要旗帜鲜明地进行社会化的价值引导。即让每一个孩子懂得作为社会的人,必须无条件地遵守集体的“游戏规则”。在学校必须做遵守学生守则的好孩子,在社会必须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任何人不能以张扬个性为借口,违反游戏规则。

这种既要求孩子遵守集体的“游戏规则”,又让孩子个性充分张扬的理念,就是我们信守的高扬人性的德育理念。要说明的是,在这里,遵守集体的“游戏规则”仅仅是人的社会化的底线,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学校的德育,更要追求高层次的人的社会化。即一个人不仅要遵纪守法,更要无私地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社会。

这种理念,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摆脱两种形而上学的片面性:或强调社会化而忽视个性化;或强调个性化而忽视社会化。

我们学校德育组研究认为,优质的德育应当在人的社会化与人的个性化方面找到最佳的结合点。理直气壮地抓人的社会化不仅不会影响孩子的个性张扬,而且,只有在社会化前提下的个性化才能为社会所认可,为社会所容纳,个人的生命价值也才能真正得到实现。我们学校的德育实践也证明,我们学校培养的一些特长生,都同时也是品学兼优的“华南之星”。但是,我们绝不允许“特长性”变成可以“我行我素”“为所欲为”的“特殊生”。

二、敬畏人格的德育

在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们学校还十分强调师生在人格上绝对平等。有人提出,师生平等,是否师生不再有别。这显然又是对人格的误读。

人格即人的品格,包括人的性格,人的道德品质以及做人的资格等,其特征中最核心要素是“自尊、自重、自强”。人格在人的素质中处于核心地位,“有境界则自成高格”,不断升华人格,应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目标。

然而,在实际的德育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悖论,开展以完善人格为重点的德育却经常出现一些不尊重人格,甚至污辱人格的违法行为。

一些老师面对那些学习成绩既不理想又不听话的麻烦生就变成像“老凶婆”,“大恶霸”那样,时而破口大骂什么“弱智”、“白痴”,时而狗血喷头什么“笨蛋”、“蠢猪”。这种极不尊重学生人格的行为给我们的德育抹了黑,也给我们的教师人格抹了黑。

我们之所以说,这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这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就明文规定:“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同时指出:“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还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也指出:教师应当履行“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的义务。

这种不尊重学生人格的行为,也是从根本上否认师生在人格是绝对平等的理念。师生都是人,都是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师生是无别的。但我们也绝不否认师生有别。问题是我们是从什么样的角度看师生关系。

我们学校德育组研究认为,必须从哲学意义上来全面理解多维度的师生关系: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作为社会角色,老师与学生担负着不同的职责,不同的义务,当然是有别的;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学生就是教育的消费者,教师则是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的服务者,这同样是有别的;从法学角度分析,学生是权利的主体,有受教育权,而教师则有教育权,这也是有别的。但是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人格上,就是从哲学意义上说,他们作为人的存在,他们是没有差别的。他们都是一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人,都是一个有尊严的人。

尊重学生人格是教师实施优质德育的前提。污辱孩子人格尊严的德育是谈不上心悦诚服的,它必然走向德育的反面。敬畏人格是我们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共识,是我们信守的德育理念。

三、崇尚人文的德育

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缺失人文情怀,机械灌输,生硬说教,难以真正把学生德育落到实处。新一轮课程改革,不仅让我们德育工作有了新渠道,新方式,而且更有了新的理念。那就是崇尚人文的德育理念。

所谓人文,就是与生俱来的存在于人性中的良知,它包括,对个性充分发展的向往,对社会正义的追求,对人与人真正平等的理想等等。崇尚人文的德育就是以人格境界为目的教育,是使一个社会、民族人格健全的教育。它不同于现行教育中以工具价值为主体的知识教育。崇尚人文的德育最根本任务就是要去唤起人的良知。这里的“唤起”,不是说教,不是灌输,而是熏陶,是启迪。

我们学校德育组结合课程改革实践,在校本研究中,也逐步悟出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良好的品德不是在一门门课程中教出来的,不是在一次次训话中训出来的,而是在日常活动中陶冶而成。

基于这样的理念,近年来,我们学校提出了“文化兴校,文化育人”愿景。学校编写了《福州华南实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手册》(见附件),这让我们的德育工作有了行动的指南。

学校通过实施“节日文化链”,举办了一系列诸如:“书香溢校园”读书节;“数学好玩”数学节;“你好!英语!”英语节;还有工艺节,科技节,游戏节等等,让孩子在自己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品德熏陶。真正实现“书画润情操”“巧手美心灵”的育人效果。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们学校还全面开设了全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去年暑期,全校三年级以上学生,都在教师引导下,在父母的配合下,各自开展了异彩纷呈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以课题探究为目标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以实际应用为指向的设计性学习活动”,“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和“以社会参与为目的的实践性活动”等。为了评估与交流暑期活动成果,2003-2004学年度新学年伊始,学校就为此举办了华南实验小学首届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从德育角度看,这些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而且对于实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育人目标是不可多得的。

崇尚人文的德育理念让我们德育工作走出了光靠说教的窠臼,实现了从硬性到软性的跨越式的转变。这也是我们学校实施优质德育的应有之义。

上一篇:师德建设与课堂教学氛围的创设

《人性.人格.人文》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最新更新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