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教学计划总结小学工作计划总结师德师风建设总结关于批判反思型教师的思考

关于批判反思型教师的思考

10-18 14:09:05 | 浏览次数: 99618 次 | 栏目:师德师风建设总结
标签:师德师风建设,http://www.manfen6.com 关于批判反思型教师的思考,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中人们关注的焦点,其基本含义是教师需要持续成长,以适应教育变革的需要。批判反思是教师持续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成为批判反思型教师需要若干条件:渴望发展的动机、谦虚与客观的态度、质疑的精神和自我监控能力,并通过开展对话和行动研究来实现。

批判反思是教师持续成长的重要途径。所谓批判反思型教师,就是指教师必须不断地对各种教育的观念、言论资料、现象进行价值判断,分析其背后蕴涵的深层次背景知识,并进行优劣的比较选择或提出改进意见。尤其是指教师要对旧有模式进行批判审查,敢于质疑、澄清、否定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假定,打破旧有的思考和行动的框架,运用反思的结果矫正不良教育行为,并在以后的实践中加以运用,最终形成新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实践。

一、批判反思与教师的持续成长

一名教师即使受过职前师资培训,获得了教师资格证书,并正式成为一名教师,但他仍然需要持续学习、持续成长。因为,教师与学生一样,也是发展中的个体。教师虽然在身心上一般都比学生成熟,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已经成为完全成熟的个体,不需要再发展了;教师虽然在生理上已经或趋于成熟,但是在心智上任何教师都有无限发展的空间。批判反思为教师提供了发掘自身蕴涵潜能的机会,是教师持续成长的内在要求。

1.回避批判反思,导致教师发展受阻

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按部就班地教学和思考要比批判反思舒服得多,在这个过程中不易出现什么问题或潜藏的问题不易暴露。这反映了教师不愿意出现新问题或者害怕不能解决问题的一种心态。回避批判反思就是回避问题、回避改变,在教育变革的面前消极被动,囿于此,教师的发展必然受阻。斯蒂芬.D.布鲁克菲尔德认为,如果不进行批判反思将会带来不良后果。他说:“没有批判反思的生活和教学就是把自己看作命运的牺牲品,就是甘受伤害的折磨,就是生活中没有诺言或没有发展,就是不能说为什么我们所做的事情是重要的,就是你认为你的教学中的行为,与别的任何人或任何事情没有多大的差异。”[1](P324)总之,没有批判反思就意味着仍然生活在过去的牢笼中,也许自得其乐、舒服安逸,但却消磨了激情,越来越失去了进取心和幻想;就意味着满足于按部就班的教育方式提供的安全感,却丧失了塑造新生活的能力,在困难和问题面前轻易放弃努力;就意味着一种认知的麻木状态,教育教学成为实现别人思想的一种行为,教师感受不到自己的成长,也无法想像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2.批判反思是教师持续成长的内在要求

首先,批判反思使教师成为不断被塑造的人。一个不断被塑造的人从来也不会认为学习和变化的可能性会完全不存在。“当我们认真进行批判反思的时候,我们还会对职业发展开始产生不同的想法,反思过程的本质体现在我们总是处在发展的过程之中。我们从不敢奢求把自己看作完全完成的批判性结果(products),这种结果意味着我们达到了反思发展过程的顶峰。我们把自己的观念和实践看作是需要被不断审查的对象……当我们把教学作为一个批判反思过程来理解时,良好教学的同义词就是不断批判地研究我们的推理过程和教学行动”[1](P52-53)。批判反思意识一旦形成,就带有解放的特点,带着这种意识,教师开始寻找塑造自身的各种力量,思考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诱发了教师跃跃欲试的心理,促使其从新的角度理解自我,不断地对关于自我和世界的形象重新定义。作为一个不断被塑造的人,教师在批判反思中实现了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沟通。

其次,批判反思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地体现双重角色: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就受教育者即学习者的角度而言,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就研究者的角度而言,教师应突破受教育者和学习者的角色,自发地去学习与研究。教师成为持续学习与自发的研究者,是持续成长的前提。

再次,批判反思使教师超越自己的思维能力,是创造能力在教育实践中的体现。批判反思型教师不愿墨守成规,不再仅仅依赖过去教学中用过的好的方法和活动,不把原理看作是静止和永恒不变的,这促使他产生了创造的激情,推动着教师尝试运用更合适的教育理念来反思现实中的教育问题、教育弊端,在批判中开拓教育的新思路,创造教育的新经验,形成教育的新模式,在教育中前进,在创造中发展。

二、成为批判反思型教师的必备条件

1.渴望持续发展的动机是批判反思的动力从事物发展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的辩证关系看,内因始终是重要而根本的原因。因此,教师要主动地审视与批判原有的理念和行为,一方面需要外在的支持与帮助,另一方面更需要教师自身渴望进步与持续发展的愿望。这种愿望就是动机,是教师行为的内在动力。有了渴望发展的动机,在认识层面上,教师才能充分意识到批判反思对自己的专业成长、自身主体性和创造性的提升的重要价值;在实践层面上,教师才能运用批判反思策略持续进行反思实践。有了渴望发展的动机,教师也才能自觉养成批判反思的习惯,使批判反思成为教师自身的生活和存在方式。

2.谦虚与客观的态度是批判反思的前提

批判反思意味着承认自己知识和观点的局限性,要求教师必须谦虚。谦虚是指一个人愿意承认自己的知识是有限的和不完整的,且行为举止也与这种态度相符。承认自己的不足是寻找真理的第一步,谦虚使教师懂得学习是一个不确定的、不容易的探寻过程,使教师把自己当作是一个不断被塑造的人。“虚心”的心是开放的,充满着问题,渴望着学习。因而谦虚要避免保守和自我封闭,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反复斟酌有价值的观点,使这些观点能经受住怀疑争辩以及反驳等一系列的过程。

批判反思会使教师先前未受挑战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以及原来大家认可的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义受到质疑,会对原先感到舒适的生活和思想方式构成威胁,这可能会导致教师对存在问题的否定和歪曲。因此批判反思需要客观、没有成见,要避免陷入自己的意图框架和视野之中不能自拔。“没有谦虚的态度,就不愿意寻找自己的不足;没有客观的态度,也就找不出自己的不足”[2](P69)。

3.质疑的精神是批判反思的基石

批判反思要求教师要科学地、一分为二地评判过去,包括既要总结好的一面,又要找出自己不足的一面。要做到能找出问题,教师就应培养一种健康而富有创造性的怀疑精神,发展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意识,对自我形象、所继承的教条以及各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提出质疑。“提问是人人都具有的先天倾向,我们应该学会熟练运用这种先天能力”[3](P368)。只有当教师对自己潜在的固有观念有所意识并能提出质疑时,才有可能理解课堂教学的多种可能性,尝试新的方法。

要质疑,就不能迷信权威。教育领域有权威,但没有绝对权威。每个教师都可以成为自己工作中的权威,关键在于注意倾听自己的声音。“对教师来说,发现、赞赏和表达一种真实的声音是真正的转变过程”[1](P57)。这时,教师能从对问题的世俗看法的禁锢中摆脱出来,面对从前听到的作为客观真理的东西,不再作为消极主体而沉默。倾听自己的声音让教师真正了解自己,这种了解源于自身而不是外界的压力,最终教师能成为自己世界的批评家和创造者。

4.自我监控能力是批判反思的保证

“鼓励批判反思的任何主动(initiative)都需要密切的监督,以防它万一可能出现弊大于利的情形”[1](P323)。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在批判反思中有重要作用,它既是对自己的反思过程的有效监控,又是批判反思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批判反思冲击着思想界限,使根深蒂固的行为信仰面临瓦解。要适应变化和新的要求,教师就必须具有较强的自我监控能力,主动地按照需要来改变自身结构,调整教学行为。而教学是教师活动的核心,批判反思的目的也是要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所以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主要表现为教学监控能力。“所谓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可分为三大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2](P17)。在批判反思中如果缺乏自我监控能力,其功能就不可能正常发挥,或处在一种低效状态中。因为仅有认识上的审视和评判,而无对行为的调节、校正,是不会导致对客观世界的改造的。

三、批判反思的基本方法

1.开展对话

对话一直是人们交流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批判反思的重要载体。对话一词应在宽泛的意义上理解,它不仅限于一问一答,而是广义上的交谈行为,包括教学中所有使用语言的互

上一篇:师爱启动心灵

《关于批判反思型教师的思考》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最新更新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