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教案设计五年级语文教案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语文9册编写特点及使用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语文9册编写特点及使用

11-01 11:08:11 | 浏览次数: 78418 次 | 栏目:五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标签:五年级语文教案设计,http://www.manfen6.com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语文9册编写特点及使用,

    2.口语交际的设计

    口语交际一:可以讲故事、谈体会,采访身边爱读书的人,谈采访体会、整理采访记录;可以开辩论会。

    口语交际二:“策划一次活动”。主题为“浓浓的乡情”,活动可以采取朗诵诗词、演唱歌曲等形式。

    口语交际三:我是“小小推销员”,向别人介绍一种“商品”。

    口语交际四:“平时我们搜集了很多名言警句,你觉得哪句话对你启发最大?跟同学交流自己的座右铭,并说说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事例来说一说、写一写这句话对自己的启发或帮助。”

    口语交际六:“讲故事,谈看法”。

    口语交际七:演讲。

    口语交际八:向别人推荐影视作品。

    口语交际是面向生活的言语交际行为,有很强的实践性。“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语文课程标准》)因此,学生不可能靠“纸上谈兵”获得交际能力,一定要实际操练才行。本册中所有口语交际都达到了让学生动脑、动口的目的,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提出了明确的口语交际要求,提出了口语交际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给学生适当的指导。学生是口语交际的主体,说什么,怎么说都由学生自己决定,口语交际的过程是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过程。

    3.习作的设计

    “回忆一下课文中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并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第二组)
 
    “在习作之前,通过观察、参观、访问、阅读说明书等方式,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物品,然后再想一想,可以从哪些方面、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能用上哪些说明方法。”(第三组)

    “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读’是基础,要读懂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地重复作品内容。为了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读读下面这篇读后感,看看对我们有哪些启发。”(第七组)

    本册习作设计的典型特色就是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选择习作内容的空间,同时提示了很多方法,如:表达感情的方法和说明的方法,有从课内阅读中学生自己获得的方法,有编者通过提示揭示的习作方法,如读后感。方法的获得与运用,习作的完成都由学生自己去实现。很多习作前,就有了一些的学习活动,如:口语交际中策划的活动,或者辩论会、或者是观察、参观、访问、阅读等。这些学习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使用语言的情境,学生在这些情境中能够去运用语言,能够积累材料。

    “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经历的过程或者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写完后,可以把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可以读给同学听,可以在班里交流,这样学生习作语言的评价主体就可以是多元的,学生在和这些读者的交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同时认识到自己习作中的优缺点,改变了习作的单一性评价。学生自己不但作为习作的主体,而且成为自己习作评价的主体,可以参与对自己习作的评价,并且可以和其他人进行讨论交流,然后不断修改习作,达到最优化,使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动态过程中不断提高。

    4.“交流平台”的设计

    “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但作者不是空泛地抒情,而是用具体的景物或者事情来表达。……我们可以交流一下,本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还可以说一说自己的习作是怎么表达情感的。” (回顾·拓展二)

    “在本组课文中,有不少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如……读一读课文中这样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好在哪里。还可以和同学交流自己从习作或课外书中找出类似语句。” (回顾?拓展六)

    “本组课文中有一些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你注意到了吗?和同学交流这方面的收获,再说说自己在习作中是怎样运用的。” (回顾·拓展八)

    “交流平台”是从本册开始新设立的栏目。从“交流平台”的设计中,可以真切感受到编者把语言学习作为语文学习的重点。“如何表达情感”“语句好在哪里”“注意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把学习的重点直接指向文章的语句及表达方式。这个平台的主要使用方式就是“交流”,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可以说课文中是如何写的,也可以说自己在习作中是如何写的,把课文学习和学生习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反思自己的学习,同时在和同伴的相互交流中获得新的感受,在思维碰撞中产生新的发现。语言学习不再是静止在教学参考书的介绍中,而产生在学生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中。学生最后的判断和体验又是在不断的交流中发生变化,不断获得提升,从而实现对语言的理解、感悟、体验和运用。

    三、让学生思维”动”起来

    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策划,“辩论会”的设计,“演讲”活动的组织,“展示台”的布置等,都需要教师和学生跳出教科书,根据生活经验,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设计。设计活动的过程,就是思维完全投入的过程。因为是现实中的活动,不但在活动前需要策划,在活动过程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做出判断,调整原来的活动方案;活动结束,还要总结活动的效果,写出自己的感受,其实也是整理、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过程。有了现实的情境,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是真实的,是作用于实际的,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这样的学习过程,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空间,并且通过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在互动的过程中,师生间的思维碰撞创生更多的想法,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交流习惯奠定基础。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学习语言的过程应该伴随积极的思维活动。教科书中很多细小的地方,都体现了引导学生思考的设计思路,并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让学生的头脑动起来。如:“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说说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单元小结的方式灵活多样,可以做成卡片,也可以列表格。在本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你能总结一下,填写下面的表格吗?”学生自己不思考,将不能完成学习任务,不能和老师、同学进行有意义的交流,所以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思考。学生思考的介入,使学生思维处于不断的活动中,为学生能够不断深入思考打下基础。

    除此之外,“日积月累”“交流平台”等板块的设计中,给学生创设了思维活动的情境,让学生的思维能够积极参与进来,实现思维与语言学习的同步。

    “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你对读书带来的乐趣是否有了更深的体会?你是否学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所有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我们都可以回顾交流。”(回顾·拓展一)

    “在搜集和运用资料方面,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如,搜集到了哪些资料?是通过什么途径搜集到的?运用了哪些整理资料的方法?在哪些地方用上了搜集到的资料。”(回顾·拓展七)

    “这学期的语文学习,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我们来小结一下各自的学习收获。如,学到了哪些新知识,积累了哪些语言材料,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外阅读、课外练笔方面有哪些新的体会。你还可以对自己的学习作出简要的评价,或者和同学相互评一评。”(回顾·拓展八)

    教科书的很多地方都提示学生要注意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反思与评价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参与的过程。学生通过反思和评价不但能够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把语文学习的过程变成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实现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途径,也是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必由之路。

    总之,这册书的设计为语文学习“动”起来做了很多努力,有利于改变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在教材的使用中,需要我们不断深入领会编写意图,同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的语文实践提供更多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上一页  [1] [2] 

TAG: 语文  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