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小学语文学习小学四年级语文辅导《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杂谈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杂谈

11-01 11:47:52 | 浏览次数: 50518 次 | 栏目:小学四年级语文辅导
标签:小学四年级语文辅导,http://www.manfen6.com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杂谈,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杂谈       【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 尹祖琴】

〖例谈阅读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和工具性在语文课里是什么关系呢?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的关系。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过程,在语文课里,我们恐怕分不清什么地方体现了人文性,什么地方体现了工具性。但是事实上,在阅读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常常不能很好地统一,使阅读教学呈现出效率不高或学科特点不明显的态势。追根究底,是“人文性”遭遇到了“教训”“教育”这两个严肃的词汇,抑或是遭遇到了过于澎湃的激情,而迷失了本来的方向。请看下面这个课例:

  四下:《鱼游到了纸上》教学片断:

  师:课文学完了,你想对聋哑青年说些什么呢?

  生:你真是身残志不残啊!

  生:你不向命运低头,我为你骄傲!

  生:当你知道自己聋哑时,你的内心一定是灰暗的,能走出这种灰暗的情绪,打造自己多姿多彩的内心,你真了不起!

  师:那你想对身旁耳聪目明的人说些什么呢?

  生:聋哑人都能这样,我们健全人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师:听到你们的话,聋哑青年心里会想什么呢?

  生:有志者事竞成。

  生:我一定坚持下去。

  生:你们如果像我一样,也会成功的。

  师:这篇文章,一定给你很多启示,请把你得到的启示写在书页的边上吧!

  纵观教师的几个问题,其问题的指向只有一个──教训性或让学生受到教育,这一点,从学生的回答中也会一目了然。这样的教学,不仅没有体现语文的工具性,更主要的是,它也是缺乏人文精神的,是对人文的误读,甚至是无情的践踏。


【江西省南昌市邮政路小学 殷丹】

〖发挥创新的潜能──质疑是中国·课中质疑〗

  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质疑,所提的问题大都围绕课文的重难点,相对较集中,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作知识归纳综合。如果这一步处理得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得到充分调动,新知识和重点、难点也能较好得到解决,有时还可故意设置疑点。如:《鱼游到了纸上》一课中,师板书:鱼画到了纸上。生:(哗然)老师,您写错了,是“鱼游到了纸上”,不是“鱼画到了纸上”。师:(故作愕然)不对吧,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生:哎,有道理。鱼只会在水里游,怎么可能游到纸上呢?生:可书上明明是“鱼游到了纸上”呀!(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开始争论)师:鱼究竟能不能游到纸上呢?我们认真读完课文之后,再下结论。(生边读课文边思考)师:得出结论了吗?生:鱼能游到纸上。因为课文里的那位青年画得太逼真了,给人的感觉就像鱼真的游到了纸上一样┅┅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就得到了很好的调动吗?


【江苏省苏州市彩虹小学 董 萍】

〖激活课堂教学 营造创新氛围〗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阵地。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一直束缚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依照教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获得被条块分割的僵死知识,学生去探讨、去尝试、去发现的机会被剥夺。也正是这样,教育走进了“死胡同”。那么如何让课堂真正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土渠道,发挥应有的作用呢?我认为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放弃条条框框,激活课堂教学,积极创设健康有序、宽松和谐、开放高效、激励上进的育人分氛围。精设巧问──激活创斯思维的途径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课堂提问是激活课堂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其中“问题”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歌德说过:“要想得到聪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富有吸引力,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解决一个个问题的愉悦感,这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培养创造性思维都是十分有益的。那么,应该怎样提出“聪明的问题”呢?

  1、激趣性提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求知者。”语文课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提出问题,创造生动愉悦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维。如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析题时,我这样提问:“鱼总是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一开始就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在轻松愉快的情态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阶段。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水南小学 陈红宇】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品析词句,培养专注耐心的品质〗

  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学习取得成功和将来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心理品质的培养可以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渗透。尤其是阅读教学,现行教材中有许多体现心理教育的因素。如果我们能依据教材内容,恰当施教,相机培养,则完全可以在进行语文教育的同时,相得益彰地进行心理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下列几方面去进行。

  专注和耐心是一个人学习、做事取得成功的重要的心理品质。专注和耐心要靠从小培养,而语文教学对此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品词析句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品析课文重点词句,可以加强专注精神和富有耐心等品格的培养。比如,对一些侧重写人的文章,可从中体味人物的思想情感,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学习人物的意志毅力等。对一些人、事并重的文章,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感受某些事情的艰难过程,深味人物顽强耐心、勇于拼搏的精神,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养成做事耐心,精神集中的习惯。如学习《鱼游到了纸上》一文时,抓住“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一句中的“融为一体”这个词进行讨论,使学生体会到青年人做事达到忘我境界时“融为一体”是精神专注的集中表现。课文还讲到,他看鱼、画鱼十分投入,往往忘记了时间;“太阳快下山了”还在画;“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从这些方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程度,画金鱼非常勤奋、专注、耐心。这种“痴情”正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此外,阅读方法中的“精读”,也是培养学生细心、耐心、专心的好方法。可见,通过品词析句,既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专注耐心的良好品质。


【湖北省襄樊市谷城县粉阳路小学 王 琼】

〖留心观察 拓开习作之源·教会学生留心观察的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各方面的积累。”然而,许多学生平时没有注意留心观察,写作文时就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手。为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会留心观察,实话实说。笔者拟从抓住观察、留心特点、启发思考、实话实说等方面入手,浅谈在习作教学方面的点滴心得。

[1] [2] [3]  下一页

TAG: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