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manfen6.com——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的资源仓库
一、语言实践
1.填空。
本文节选自1982年7月25日的 ,作者是 。
2.给下列粗体字注音。
咫( )尺 把晤( ) 悖谬( )
东隅( ) 赘( )言 未雨绸缪( )
3.解释下列词语。
(1)巧言令色: (2)经纬万端:
(3)未雨绸缪: (4)束装就道:
4.翻译下列句子。
(1)局促东隅,终非久计。
(2)如迁延不决,或委之异日,不仅徒生困扰,吾弟亦将难辞其咎。
二、阅读实践
(一)
近读大作,有“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之语,不胜感慨系之。今老先生仍厝于慈湖,统一之后,即当迁安故土,或奉化,或南京,或庐山,以了吾弟孝心。吾弟近曾有言:“要把孝顺的心,扩大为民族感情,去敬爱民族,奉献于国家。”旨哉斯言,盍不实践于统一大业!就国家民族而论,蒋氏两代对历史有所交代;就吾弟个人而言,可谓忠孝两全。否则,吾弟身后事何以自了。尚望三思。
5.解释下列文言词语。
(1)厝: (2)旨哉斯言:
(3)盍: (4)尚:
6.老先生指谁?
7.“就吾弟个人而言,可谓忠孝两全。”“忠孝两全”具体指蒋经国哪两方面?
(二)与妻书
林觉民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唯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汝,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
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唯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1911年3月26日
8.解释下列粗体词语。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2)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吾尝语(yù)曰。 (4)更恐不胜(shēng)悲。
(5)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6)汝可模拟得之。
(7)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9.下列粗体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A.相和(hè) 如晤(wù)
B.彀(gòu) 不胜(shēng)悲
C.使之肖(xiāo)我 必不能禁(jìn)失吾之悲
D.依依旁(bàng)汝 恸(tòng)
10.“其”不是人称代词的一项是( )
A.吾疑其女也。 B.吾亦望其言是实。
C.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D.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
11.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
12.概括全文主旨。
三、表达实践
13.本文是一封用文言写的信,它所使用的语言有不少在现代汉语里已不常见。试将下面几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1)幼时同袍,苏京把晤,往事历历在目。
(2)世交深情,于公于私,理当进言,敬希诠察。
(3)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
(4)有识之士,虑己及此。事关国民党兴亡绝续,望弟再思。
参考答案
1.《人民日报》 廖承志
2.zhǐ wù bèi miù yú zhuì chóu móu
3.(1)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 (2)指形势错综复杂。
(3)原指趁着天还没有下雨,预先修理房屋门窗。后比喻事先作好准备。
(4)整装上路。
4.(1)居处于东南角狭隘之地,总不是长久之计。(2)如犹豫不决,或者推托到将来,不仅徒然增添困难烦扰,而且你也难以推卸罪责。
5.1)把棺材停放待葬,或浅埋以待改葬。(2)这话说得对啊。(3)何。(4)还。
6.蒋介石。
7.蒋经国促使祖国统一为忠,其父蒋介石的骨灰与先祖一起葬在故土为孝,这两方面密不可分。
8.(1)敬爱,形容词用作动词。(2)爱护,形容词用作动词。 (3)相告,告诉。 (4)经得起,受得住。 (5)同“傍”,靠在。(6)想象,揣摩。(7)与其……不如,表让步关系。
9.C 10.D
11.这篇文章写得理真情深,既饱含着诚挚的夫妻之情,又讲诉了深刻的革命道理。全文大致分三层。第一层:篇首至“故遂忍悲为汝言之”,说明自己写信时的悲痛心情以及写信的原因。第二层:“吾至爱汝”至“清净过日而已”,围绕“吾至爱汝”说明“忍舍汝而死”的原因。第三层:“吾今与汝无言矣”至篇末,企盼灵魂与妻相伴,反复倾诉对妻子的“至爱”。虽是“无言”,实则有千言万语,这是作者“忍而舍汝”痛苦到极点的表现。
12.全书婉转千余字,读之断肠,催人泪下。作者非常爱自己的妻子,并由爱自己的妻子对天下有情人给予美好的祝福。但是,当时的中国现状不允许人们享受这种爱情。国难当前,民不聊生,作者没有沉湎于小家庭的安乐,而是为了国家利益抛头颅洒热血。由一己之幸福到为天下人谋幸福,这是作者的志向,也是他“忍舍汝而死”的原因。既倾诉了对妻子真挚的爱,更表现了他忧国忧民,为了中国的前途勇于奋斗、勇于牺牲的精神。
13.(1)幼年时的亲密无间,还有你我当年在莫斯科促膝谈心的情景,这一幕幕的往事都还历历在目。
(2)你我两家是世交,所以于公于私,我都理当向你提出意见,希望你能够明察。
(3)形势虽然非常错综复杂,但是从全局来看,国共两党合作就一定会有利于国家,两党陷入纷争就一定会使民族的元气受到损害。
(4)有识之士,已经考虑到这一点。(国共两党合作)关系到国民党将来的兴亡存败,希望老弟你能够再考虑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