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语文知识扩展初一语文知识关于“安塞腰鼓”的常见问题

关于“安塞腰鼓”的常见问题

11-01 11:55:11 | 浏览次数: 52218 次 | 栏目:初一语文知识
标签:初一语文知识,http://www.manfen6.com 关于“安塞腰鼓”的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被称做“民族之魂”,可我只在画册里见过,在电视里看过,这次“采风”,不去安塞,也无缘一睹安塞腰鼓的风采了。谁知,我们在枣园门口与王振伟“遭遇”了──之所以说“遭遇”,是因为他不仅意外地出现,而且带有某种强制性的味道:王振伟的“信天游”吼得云片都竖起来了,你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他用“信天游”欢迎人们到延安来。可是到了枣园,你若是不看一看他的腰鼓段子,那你会一直后悔到下一次再来……

  王振伟当然是安塞人。白羊肚头巾裹着一张枣核脸,一双敦厚善良而又锐亮闪烁的眼睛就这么看着你。你与他合影,你叫他唱歌,你让他打腰鼓,你指指点点要他摆什么姿势拍照……你怎么说他就怎么做,给不给钱给多少钱他都不计较,他明明就是挂牌说“随意消费”的。陕北人不像内地的某些奸诈之徒,骗得你消费了然后再“宰”得你鲜血淋漓,王振伟从来不向客人提什么要求,更不会伸手要钱,倒是客人的什么要求他都会满足你。我们这一行就有摄影家和舞蹈家请他打腰鼓,一遍两遍三遍四遍……他总是边吹边打,在烈日的烤晒下,他的一招一式都一丝不苟,尤其是腾飞跃起在半空打鼓时的雄姿更加英武威风──黄土高原上的朔风劲吹、黄尘乱飞时就该是这副模样吧?收鼓时居然“站如松”,虽也微微地喘息着,脸上黑油油的汗水闪出晶亮,但依然露齿浓浓地笑……

  我真有些不忍心再看王振伟打鼓了。他才四十岁,而看上去却像是五六十岁的“老农”。是风沙吹的,是腰鼓打的,还是贫瘠的土地耗的?总之我不忍心也不舍得,可又想多拍几张照片,而且,我不拍别人也照样在让他打腰鼓呢,也就“随意”了。事实上王振伟也很高兴,至少他看出来我们这一行是真心喜欢他的,他就表演得更加带劲了。舞蹈家脚也痒了就和他跳双人舞──不是芭蕾不是三步四步更不是迪斯科、伦巴,而是久违了的扭秧歌!真个是满堂彩啊!又有音乐家说,别看他的舞步不甚复杂,但是苏州人你怎么跳也跳不出他的气势来。陕北腰鼓腾空击打的韵姿你苏州的“娘娘腔”做得像么?

  形似易,神似难。神便是魂──陕北的魂,民族的魂……

  终于有了一个结束。我们没有少给他钱,可我觉得钱在这里只能算是“意思”一下了。王振伟是以打腰鼓来谋生的,但他似乎更在意让游客快乐。据说有个团队几十个人摆弄折腾得他满脸大汗,走时只给了半瓶喝剩的矿泉水,他也照样唱着“信天游”“欢送”,而在他的旁边,却有一个自称“走南闯北”什么都见识过的乞丐追着游客讨钱。乞丐很神气,王振伟也很自得──他给了又一批客人以快乐……

  王振伟就这么在烈日下唱着“信天游”欢送我们。我直盯住他的枣核般的黑油油的脸,不知怎么的,有股泪水溢了出来。杨守松


[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多处用了对比手法,你能找出来吗?请找出1~2例,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2、文末的一句话“不知怎么的,有股泪水溢了出来”,你能说出这是为什么吗?

  3、读了本文后,你对安塞腰鼓被称做“民族之魂”这句话有无新的认识?


[解答]

  1、如“陕北人不像内地的某些奸诈之徒,骗得你消费了然后再‘宰’得你鲜血淋漓”更加突出了王振伟这位安塞农民的憨厚、诚实的品格;又如“陕北腰鼓腾空击打的韵姿你苏州的‘娘娘腔’做得像么?”突出了“安塞腰鼓” 的恢宏气势,威猛之风采。

  2、作者完全被王振伟的善良、真诚、朴实所感动,导致泪水溢出。

  3、回答这个问题时要思考一下“安塞腰鼓”的“神”是什么,因为“神便是魂──陕北的魂,民族的魂”。可自由发挥。


【扩展资料】

古朴的安塞腰鼓

  安塞位于陕北高原,那里的腰鼓历史悠久,格调古朴。人们在欢度节日,庆祝丰收的时候,都要演出腰鼓助兴,每次演出的阵容都很大,一般都有 60名左右的鼓手。有时几个队连在一起,能拉开一两里路距离。腰鼓手们的装束一律着古代将士的便服,或黄或红包头,素色衣服,显得整齐壮观。电影《黄土地》里的腰鼓手们穿着黑色,想必是为了渲染贫苦背景。实际上,过去上场表演的腰鼓手们,很少有穿皂服的。

  安塞腰鼓场牌很丰富,花样变幻多端,较有代表性的有“童子拜观音”、“绵羊碰头”、“枣核掏心”等。腰鼓队过街表演时用鼓、锣、铙、钹和锁呐伴奏。领头的鼓手以哨子指挥,后面的鼓手们随其哨音变换动作。鼓点雄壮有力,扣人心弦。鼓手的动作强劲豪放,刚劲洒脱,时而散开,时而聚拢,穿插交替,犹如龙腾虎跃,粗犷狂舒,体现出北方人憨厚、朴实、热情、开朗和坚强的气质。尤其是鹞子翻身时凌空扬腿的动作,令人叫绝。

  打腰鼓主要是打情绪,打耐力。鼓手打到兴头上,往往忘其所以,便随心所欲地发挥鼓点的节奏,脚步随情绪腾空而起,有如猛虎朴食,更似大鹏展翅。所以一场腰鼓打下来,连气壮如牛的后生仔也有休克的。

  安塞腰鼓起源于春秋以前,原有迎神驱邪之意。后来发展为民间舞蹈。北方的冬日地冻天寒,打腰鼓本身就是抗寒,而看那沸腾场面,又何尝不是驱寒的好办法?因此,新年一过,冬闲的农民便以打腰鼓为乐,逐渐成为习俗,继而发展成为文艺表演了。

  据说近年来,许多外国人专门到安塞学腰鼓,想从中挖掘出奥秘来,但得其真传者无多,他们总感到胳膊腿不能自如地配合。

  我在北平时,每年“人日”一过,就常跑到丰台看农村走会,那些富有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令我陶醉。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打腰鼓,不过,北京的腰鼓显得单调,远远比不上安塞腰鼓。


黄土高原

  你去过黄土高原么?

  是的,也许你去过其它高原,领略过云贵高原的险峻、蒙古高原的粗狂和青藏高原的巍峨。但你如果能够去黄土高原看看,你就会发现一种人气。无论是它的沟沟坎坎,还是它的坡坡岭岭,甚至那拱入云层的山尖尖上,都有信天游的声音。寻着声音望去,你或看见推独轮车的老汉,或看见正在挖野菜的村姑,或看见拿着鞭儿的放牛娃。他们的嗓门亮得很,也细得很,拖出的长腔直挺挺的,就象那些随处可见的杨树。

  黄土高原的山是养人的山。山不是非常陡峭,天生的许多弯曲的小道,就象许多根攀附着它的藤蔓。在这些小道的旁边,那些窑洞就象藤蔓结的果实。窑洞的下面、上面、左面和右面是一块块毫无规则的土地,有的狭长得站不下一头牦牛,有的窄小得撒不下两粒种子。但是,它们都顽强地生长着一种叫土豆的庄稼。山洪来的时候往往冲散他们,但绝不会把他们冲得无影无踪。有的随山洪去了,有的却在山洪过后的滥道旁开出耀眼的小白花。在这些小白花的下面生长着和黄土一样颜色的果实,有的如拳头大小,有的如指头粗细。收获的季节,他们被独轮车推走,被宽大的脊梁背走,象新媳妇一样被迎回窑洞。

  高原上的女人是真正的女人。她们脸部的皮肤是粗糙的,但粗糙的皮肤上却闪烁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她们天天要跪在炕洞前烧炕,开始时的烟是浓烈的,呛得他们不停的咳嗽,咳嗽得她们泪流满面。但很快就看到了火苗,火苗里她们有了笑脸,就直起身拍拍身上的土,哼着信天游又到灶火里忙活。每个村庄都有无数条炊烟,那些蓝色的炊烟在村庄的上空凝聚成一种云样的雾,在这些雾的下面是许许多多女人,许许多多已经煮得香喷喷的土豆。如果土豆煮熟了,赶着牦牛犁地的丈夫还没有回来,有的女人便打满一罐上山寻夫。由于土地太零散,她们往往不知道丈夫在哪一块地耕作,就唱着信天游上山。山上的男人是听得懂自己女人的声音的,便也唱起信天游。两支歌就这样汇到一处,组成一对男女、一罐土豆、一头牦牛的画面。

  黄土高原招待客人的方式很奇特。首先是喝茶。茶叶并不名贵,但茶具却极为讲究。

  不知已经传了多少代的茶具一般由五六个小茶壶组成,可能是因为年数太久,这些茶壶都是黑黢黢的。他们把茶慢慢塞入茶壶,挂在柴火的上端烧起来。煮沸的第一道茶并不喝,而是全部倒掉,再添上刚挑回的泉水。第二遍煮开后,他们慢慢倒在小茶碗里请你喝。喝第一口时茶是苦的,苦得让你咂舌。但是,喝了第二口之后你就想要着喝,不停的喝,喝的浑身发热,喝得心旷神怡。茶喝完了,好客的女主人橄好的面叶就端上来了。

[1] [2]  下一页

TAG: 安塞腰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