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语文学习知识小学语文学习小学四年级语文辅导《桂林山水》教学片段

《桂林山水》教学片段

11-01 11:47:52 | 浏览次数: 70518 次 | 栏目:小学四年级语文辅导
标签:小学四年级语文辅导,http://www.manfen6.com 《桂林山水》教学片段,
《桂林山水》教学片段   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文教局教研室 张业成     【学片断一】
  
  1、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三人一组上网查找与桂林的山有关的资料。
  
    评析:老师根据当地实际,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既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又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从教学片断二可以看出)。
  
  2、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研读方式自学。

    小黑板出示研读方法:朗读体会、换词理解、比较发现、质疑探究、联系揣摩、看图领悟。
  
  3、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组成临时小组交流:
  
    (一名学生提出要与老师一起学习,老师欣然同意。两名学生大方地走到听课席与前来听课的外地老师共同探讨。)
  
  评析:小黑板出示的“研读方法”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要放弃教师的引导作用,离开了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无异于放任自流。教师能欣然地与学生共同学习,体现了教学“平等”。两名学生敢于与听课的老师进行交流的举动表明,这种“平等”是真实的,不是“作秀”。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进行交流,使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得以体现。
  
  4、汇报自己的学习所得:
  
    生1:我发现写桂林的山“奇”和“秀”时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写“险”的那一句话,虽然用了“好像”,但不是打比方。
  
    生2:我从网上发现,桂林的山不只是课文中描述的那几座,还有独秀峰、叠彩山、洑波山、南溪山、芦笛岩、七星岩等都很有名。
  
    生3:我对课文有疑问。我认为“骆驼”后面应该用省略号,因为那儿的山很多,各种各样。
  
    师:同学们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那你们就将书上的逗号改为省略号吧!
  
    生4:课文写“奇”时,连着用了三个“像”,有些单调。我认为可以将后面的两个“像”分别改为“宛如”“又像”,这样可以避免重复。
  
    师:请你按照你说的那样读一读。
  
    生:……像老人,宛如巨象,又像骆驼……
  
    师:再请你把原句读一读。
  
    (生读)
  
    师:有什么感觉?
  
    生:感觉改后读起来不太顺口,还是原来的句子工整、简练,好读。
  
    师:那你还认为要改吗?
  
    生:不改了。(众笑)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提倡个性化的阅读,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根据网上得来的经验,提出要修改课文的标点,言之有理,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认可,教师予以充分尊重。但“尊重”也要有原则。当学生提出要给“像”换词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悟”出课文语言的精妙,打消了他换词的念头,引导得恰倒好处,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学习。


【学片断二】
  
  从网上搜索赞美桂林山水的名言佳句,准备交流。

  (教师强调由于时间关系,每人只找一句。汇报时,不要与别人重复)
  
  生1:“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代大诗人韩愈。
  
  生2:“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般的深呵,梦一般的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当代诗人贺敬之。
  
  生3:“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南宋著名诗人刘克庄。
  
  生4:“几程漓水曲,万点桂山尖”──这句话是现代人说的,但不知道他的名字

  (众笑)

  评析:通过查找名言佳句,对课文进行总结,设计巧妙。既是扩大语言积累,又是情感的渗透,一举多得。


【总评】
  
  语文教学如何开发和利用地方、学校资源,拓宽学习渠道,丰富学习内容,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富有活力,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袁老师这节课作了有益的尝试。开发、利用学校与地方资源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的优势。资源以说无处不在,关键还是意识的问题。
  
  时下,作为教师,几乎无人不知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于是乎,课堂一片赞叹声。无论学生说什么,教师都不加否定,似乎没有了对与错、优与劣、美与丑之分。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语言也不例外。童心本该呵护,但不能以牺牲真理为代价。本节课中,袁老师处理学生质疑过程中出现的两个问题的方法值得借鉴。

TAG: 教学  桂林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