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得满分网教育文章数学学科知识教学经验数学论文论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智力发展

论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智力发展

11-01 11:47:52 | 浏览次数: 86218 次 | 栏目:数学论文
标签:数学论文,http://www.manfen6.com 论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智力发展,
3.填等号与不等号。
(1)5×7十10()5×7十8
(2)24×5一15()24×5—20
(3)24×4×2()12×8×2
这种练习,不必先算出结果,只要根据和、差、积、商变化的规律,直接填写等号或不等号。
4.根据上题结果,口算下题。
(1)5786十2465=8251
5786十2467=()
(2)345×320=110400
345×321=()
(3)248×36十4=2232
248×18十2=()
以上各题中的下式直接用口算是有困难的。学生先要对上下两式进行比较,然后根据数学规律,算出下题的结果,如(2)题结果是:110400十345=110745
5.速算。
速算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是对学生进行智力训练的一种较好的形式,计算过程中要学生熟练地运用各种运算定律和计算法则。
(1)24十24十23十24十24=

先看成24×10再折半得120再减去l,结果等于119。
(2)25×5×24=
可看成25×4×6×5=3000
(3)125×3.125十125×4.875=
可看成125×(3.125十4.875)=125×8=1000
(4)16十18十20十22十24=
可看成20×5=100
6.口答应用题。
口答应用题也可列入口算基本训练,使学生既练习了四则计算,又能熟练掌握数量关系,发展思维能力。如:
(1)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已经修了45千米,还要修25千米才完成,这条公路长多少千米?
(2)生产队修水渠,原计划28天完成,结果提前9天完成,实际修了多少天?
(3)一段布剪去5米,剩下的是剪去的3倍,这段布一共有多少米?
(4)一桶煤油连捅重12千克,用去煤油一半后,连桶带重7千克,原有煤油多少千克?
总之,口算基本训练要注意变化练习形式,防止单调乏味,机械记忆,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这样能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
(二)在新授知识中发展学生的智力
新授知识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一环,也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环节。新授知识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讲解要生动有趣,善于提出思考性问题,充分运用直观教具,注意边讲边练。这些做法都能发展学生智力,我们应该继续运用。
例如“发现法教学”就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
发现法教学又称问题教学法。这种发现教学法是适应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需要,而在教学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这种教学法的一般过程是:a.提出问题,b.让学生根据教科书或教师提供的材料自己学习和体验,c.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解决问题,自己发现数学的法则和规律。这里举个课堂实例说明一下:
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时:
课前,每个学生用厚纸,预先做好30块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课上,先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练习纸,上面印有各种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图形。教师引导学生用l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一块一块地摆,直接度量练习纸上各种长方形图形的面积。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一块一块摆固然能测量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太麻烦了,而且图形大了,如操场、教室、田地等,我们能一块一块地去摆吧,能不能想出另外的办法呢?”问题提出后,少数优秀生立即举手,这时不要他们急于回答,要求大家先认真阅读教科书,然后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测量长方形面积只要量长方形的长和宽就知道了。
师:为什么呢?
学生:因为一个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它的长和宽所含的厘米数的乘积。
师:能不能写出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公式呢?
生: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又例如教学三步复合应用题时:
例题是:“开挖一条水渠长500米,每天挖50米,挖了4天,余下的要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教学时,教师先不直接讲解这道题目,而是引导学生先回答如下几道题目:(1)开挖一条水渠长500米,已经挖了200米,还剩多少米?(2)每天挖50米,挖了4天,一共挖了多少米?(3)开挖一条水渠长500米,每天挖50米,已经挖了4天,余下多少米?(4)开挖一条水渠,剩下300米,计划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把这四道题目同例题比较,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这道例题的解题方法。这个办法好比教师做好铺路架桥的工作,由学生自己走到目的地。
发现教学法是国外兴起的,从国外的资料来看,他们在运用此法时,有忽视教师主导作用和教科书作用的倾向,我们运用时必须注意这个问题。要做到:
1.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观察、探讨、尝试。教师只有不断摆出“问题”,学生才能去“思考”,没有“问题”,当然无从思考。学生初步“发现”结论后,都是仍要系统地归纳小结,以便使学生掌握系统知识。
运用发现法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设计问题,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过难过易,都会使学生失去发现的兴趣,其次,教师必须给学生创造解决问题的情境,同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将学生的思维能力推进一步;所“发现”的数学结论,必须是学生自己经过一番努力亲自获得的,而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
2.要充分发挥教科书的作用。教师提出问题后,不能叫学生盲目去思考,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科书,从教科书上自己去“发现”结论。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
3.要面向中下水平的学生,不能急于求成,满足于优秀生的“发现”,应该帮助中下水平的学生去“发现”。
4.要充分注意直观教学,让学生根据教具或图形进行观察分析,多动脑,多动手,以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

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能发现问题也是积极思维的结果。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允许学生提问,不要怕“乱套”。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有了问题才能把学生的思维引进更广阔的领域,从中培养他们质疑的能力。当然,运用发现法进行教学,远不象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按照教师预计的程度,一步一步往前走。现在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结论就可能是多样的,课堂的气氛,随着问题的出现,也会有波动,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面要宽,方法要灵活,思维要敏捷,既不要怕“乱套”,又能按预计目的,掌握教学进程。
6.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发现教学法仅是其中的一种;当然不可能堂堂应用,应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三)在课堂练习中发展学生的智力
一堂课应该留有充裕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练习。目前数学课存在一个普遍问题:课内教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少,课堂练习变成了课外练习,把学生的课外休息和游戏时间剥夺了。学生课外作业负担重,既影响了健康,又影响了学习效果。学生忙于赶作业,还谈得上发展智力吗?因此,课堂练习首先要保证在课内完成,使学生能够安心地在教室里认真思考,认真做作业。
练习不能单纯追求数量,要讲究质量。避免青一色的单调练习,今天教加法应用题,练习的全是加法;明天教两步应用题,练习的全是两步应用题。这样练习,看上去练得很多,其实对发展学生智力不利,反而思维僵化。选编练习题要“练新带旧”“新旧搭配”。特别要把容易混淆的概念编排一起练习。教科书中大都是巩固新知识的练习题,新旧知识综合在一起的练习比较少,教师要注意补充。
课堂练习要提高练习效率,要有重点,练习的时间要花费在刀口上。例如,小数乘法的难点是小数点处理问题,练习题目可以做如下的安排:
a.3.57×8.4=299883.57×0.84=299883.57×8.4=299883.57×0.084=29988
b.907.2÷25.2=36907.2÷2.52=369.072÷25.2=369.072÷0.252=36
只要求学生在积或商中点上小数点,学生就不必把时间花费在已经学过的非常冗长的多位数乘除法计算上。
应用题也可以专门做审题练习,只要求列式或讲出解题步骤,不必一一计算。使学生把时间用在思考问题上,而不是花费在单调的不必要的重复上。
为了发展学生智力,可以设计多种练习形式。例如:
1.判断下面各题的对错。对的在括号里写“√”错的写“×”。
(1)0是最小的自然数。()
(2)圆周率“兀”的值比3.14大()
(3)0.503大于0.50。()
(4)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值不变。()
2.多条件或少条件的应用题。
(1)某饲养场有公鸡10只,母鸡20只,一共生了300个蛋。平均每只鸡生多少个蛋?

(这道题是多条件的,“公鸡10只”是多余的,可是很多学生都算成:300÷(10十20)=300÷30=10(个)公鸡也生蛋了。)
(2)农具厂一月份生产脱粒机30台,二月份生产40台。二月份和三月份一共生产多少台?
(这道题是少条件的,缺少三月份的生产数)
这类题并不是难题,但要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才能正确解答。
3.“一题多练”和“一题多解”。
(1)有煤60吨,每天烧4吨,可烧多少天?
(2)有一批煤每天烧4吨,可烧15天,这批煤有多少吨?
(3)有一批煤计划每天烧4吨,可烧15天。改进烧煤技术后,每天烧煤3吨,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
(4)有一批煤计划每天烧4吨,可烧15天。改进烧煤技术后,每天烧煤可节约1吨,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
(5)有一批煤计划每天烧4吨,可烧15天。改进烧煤技术后,每天烧煤可节约1吨,实际比原计划多烧几天?
学生通过对这组题目的分析比较,从而掌握复合应用题的来龙去脉,第(5)题虽然难些,但有前面四题“铺路架桥”,就能顺藤摸瓜迎刃而解了。这样编排练习就能符合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要求。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 教学  小学数学  智力发展